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
□ 本刊記者 王紫霧 張宇哲 霍侃 田林 | 文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未公佈最新數據,但中國外匯儲備已突破3萬億美元的消息不脛而走。
“外匯儲備確實太多了。”4月18日晚間,在清華大學金融高端講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透露,央行在考慮用外匯儲備做一些戰略性投資。
財新《新世紀》記者亦從多個權威渠道了解到,央行打算按專業分類成立外匯儲備投資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貴金屬基金等,也在研究成立外匯平準基金的建議。
4月18日晚間,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債評級調至負面。和美元走勢直接挂鉤的大宗商品應聲而漲。4月21日,國際金價隔夜紐約市場盤中再度刷新歷史高點,最高至1508.9美元一線。油價則逼近32個月高點127美元。
這一切加速倒逼中國外儲投資多元化的進程。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541億美元,仍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國。
不無巧合的是,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在4月中旬亦發表文章稱,2010年以來,美元和歐元的“輪番”貶值,致使中國外匯儲備出現賬面虧損,加大了外匯儲備幣種管理的難度。
雖然接近李勇的知情人士稱,這篇文章改編自內部講話,並無政策信號,但外匯儲備幣種管理的難度之大是不爭的事實。外儲有關人士私下表示:“美元大跌時,有些人建議我們買歐元,歐債危機來了,這些人建議拋出歐元,這些話能聽嗎?”
“誰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裏,所以辦法之一就是考慮一些新投資機構,嘗試新的投資風格和領域。”周小川説,“方向是確定了。”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表示,美國國債不是避險資産,而“停止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將使央行甩掉來自匯率政策的干擾,集中力量對付通脹”。
外儲投資新途
“專業外匯儲備投資基金”,即在不同的行業領域成立諸如貴金屬基金、能源基金等專門的投資基金。這一操作類似“挪威模式”。
挪威通過石油貿易持有了較高的外匯儲備,採取的是財政部和挪威央行聯合主導體制。“中國央行與挪威央行交流頗多,周小川行長還出訪過挪威。”一位央行人士透露。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刊載的資料,挪威央行投資管理機構(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NBIM)是央行的一個獨立機構,接受挪威財政部的委託,負責政府全球養老基金的國際資産投資,並管理大部分外匯儲備和政府石油保險基金。挪威石油和能源部是政府石油保險基金的所有者,央行是操作管理人。
挪威央行的外匯儲備分為流動性組合和對外投資組合兩部分。NBIM負責管理的是央行外匯儲備的對外投資組合部分。挪威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負責管理流動性組合。挪威央行執行委員會確定外匯儲備管理的指導方針。NBIM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將部分資金委託知名資産管理公司投資,在紐約、倫敦、上海均設有辦事處。
德勤和央行審計部門共同承擔投資管理的審計工作,分別向監管委員會提交政府全球養老基金的年度審計報告。央行審計部門需要向財政部提交NBIM的季度和年度管理報告。政府石油保險基金的賬戶雖然由央行管理,但該基金不包括在央行的年度財務報告中,由挪威總審計辦公室審計。
不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有關人士對於中國借鑒此模式並不樂觀表示:“首先是人力資源是否充足?題,這些專業人員到哪找?激勵機制能否匹配?”
這都是中投至今沒有真正解決的問題。“中投走了四年才走到現在比較成熟的地步,別的機構還要用多少時間和成本來成長?”一位匯金高層人士説。
重提外匯平準基金
熟悉央行貨幣政策的人士透露,央行正在考慮設立一個基金,直接在外匯市場購買外匯,而不是由央行直接發鈔去買外匯。另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介紹,他們已向外管局再度建議,將新增甚至一部分存量的外匯資産從央行資産負債表裏移出來,成立外匯平準基金,用於干預外匯市場。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這一方案。
外匯平準基金,是指各國用來干預外匯市場的儲備基金,一般由黃金、外匯和本國貨幣構成。當外匯匯率上升,超出政府限額的目標區間時,就可通過在市場上拋出儲備購入本幣緩和外幣升值;反之,當本幣升值過快時,就可通過在市場上購入儲備放出本幣方式增加本幣供給,抑制本幣升值。
目前發行央票對衝外匯佔款的做法已令央行不堪重負,業界甚至有“匯率綁架利率”的形容,意指外匯佔款等操作已經影響到了央行的貨幣政策。比如近期存款準備金的一再提高,就令業界困惑,這是緊縮政策的一部分,還是其實是為了對衝一部分外匯佔款。
自2003年4月22日,央行正式開始發行央行票據至今,央票付息成本已高達近萬億元。目前央票存量4萬億元,按照過去一年央票收益率的中位數2.54%計算,需要為已到期和未到期的央票支付總額約1016億元的利息。這幾乎與央行為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付息約1008億元的成本相當。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目前人民幣仍有升值預期,資本持續流入狀況短期不會改變。這意味着央行還需要更多的央票來對衝外匯佔款,央行的付息壓力也隨之增大。但付息本身也會導致基礎貨幣增加,部分抵消了沖銷外匯佔款的效果。數據顯示,央行每年發行的央行票據的一多半都用來支付央行票據到期的本息,這也意味着其對衝外匯佔款的效果是下降的。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早在2007年建議,可考慮如美國、英國、日本那樣,專設外匯平準基金,主要資産為外匯,負債主要是特別債券、外匯資産債,以充分協調內部與外部經濟活動,徹底根除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相互掣肘、相互制約的制度障礙。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徐諾金年初在央行《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央行可運用外匯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來調節供求,使匯率在目標範圍內波動,要徹底切斷基礎貨幣和外匯儲備之間的聯動關係,恢復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動性。
中投靜等注資
“不大可能再批新機構吧?我們就等着注資呢。”面對中國外匯儲備去向的大討論,一位中投高層表示。
周小川在講話中提出,在外匯儲備資産管理方面,“依靠CIC(即中投)這樣一些途徑是不是更好一些。”他亦舉例指出,2003年央行即準備投資石油,然而卻苦於沒有專業機構幫助進行而不了了之。
中投董事長樓繼偉表示,中投將大部分資産委託給專業機構進行投資。“這兩年的收益率已經超過兩位數。”上述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
中投公司一位專項投資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近期並沒有感覺到在投資風格和投資領域方面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接近決策層的人士那裏獲悉,外匯儲備的分散化將不會只有中投一家承擔,將考慮新的戰略機制,但未必像此前成立中投時那樣將外匯儲備徹底從央行轉移出去。
接近中投的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最早成立中投,就是準備把基礎外匯儲備和超額外匯儲備分開。基礎外匯儲備的管理以保持安全性和短期流動性為主,而超額外匯儲備可適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根據有關專家計算,基礎外匯儲備五六千億美元足夠應付外債等硬性支出。承擔超額外匯儲備管理的機構當時主要是中投。
然而,由於中投成立以來的發展狀況及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現狀等限制,“定期取得超額外匯儲備、給中投再注資”沒有了具體的日程表。
不過,他認為,央行即便成立專業基金,中投再獲注資的路並沒有被堵住。周小川的最新表態中,在外匯投資“雞蛋不放到一個籃子”的分散化策略裏,中投仍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機構。
本刊記者李箐、劉志潔,實習記者王申璐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