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貨幣被升值給新興市場帶來巨大衝擊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曹金玲

  “到處都是兩難政策!”不少專家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於新興市場貨幣大幅升值的提問時感嘆。

  經濟基本面的復蘇和增長動能,加上難以抑制的資本流入,正讓新興市場貨幣遭遇大幅“被升值”的局面。有分析則指出,關鍵問題仍在於這些地區實體經濟産業結構調整。

  升值壓力繼續加大

  儘管石油價格上漲和日本核風險的不利因素持續籠罩亞洲,但其增長勢頭不僅完好無損,還繼續令人驚訝地上漲。今年以來,包括亞洲地區在內的多個新興市場已然出現嚴峻的通脹高企壓力,除了加息等貨幣政策收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通過允許本幣升值來抑制通脹。

  以新加坡為例,該國一季度生産總值估計季度年化增長高達23.5% ,遠高預期的經濟增速加上通脹高企,促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佈通過重新制定升值區間的緊縮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重新調整的匯率區間定位在“低於現行匯率水平”,這可能反映了政府注意到了石油上升帶來的通脹壓力。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經濟學家Stephen Schwartz就表示,新加坡金管局重新訂立政策基調,允許新加坡元升值來抵禦通脹,這一行動在亞洲對其他小型開放經濟體可能有一定示範效應,尤其馬來西亞,它也面臨著進口通脹上升和健康成長的挑戰。

  “新興市場貨幣正在遭遇被動升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量國際資本涌入經濟增長相對較快、儲蓄率較高的國家,而這些國家加息幅度越大,被升值幅度就越大,資産泡沫問題越嚴重。”

  孫立堅説,現在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通過匯率升值來解決流動性問題,但貨幣升值很可能會反過來大幅打壓實體經濟,導致出口受損、企業萎縮,同時出現大量黑市炒外匯和套息交易的情況。

  事實上,目前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面臨著“兩難”的政策選擇:一方面,通脹預期上升已導致多個新興經濟體結束貨幣緊縮,並開始考慮或已經進入加息週期;而另一方面,上調利率增加流動性壓力,加劇本國貨幣升值壓力,對出口等實體經濟領域造成不利影響。

  重在産業結構調整

  “不應該過度誇大本幣升值對抑制通脹的作用。”孫立堅對本報記者表示,“要警惕其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

  孫立堅解釋,第一種情況是,當企業進貨渠道來自海外,本幣升值有利於緩解價格問題,“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等物價漲幅大於貨幣可承受升值幅度時,則升值對抗衡通脹效果將非常有限,反而可能會遏制出口和打壓經濟。此外,這種通過升值抗衡物價上漲的市場預期,也可能會進一步推升外圍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揚,則此時升值無異於引狼入室。2007年2月份越南遭遇金融危機即是一例,當時越南盾大幅升值,非但沒有解決通脹,反而打擊出口企業和造成金融危機。”他説。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物價上漲是國內工資上漲、生産成本上漲等內部原因,則通過貨幣升值來解決通脹問題就沒有太大意義。”孫立堅認為,“總而言之,升值來抵抗通脹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非但不解決問題,反而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打壓,關鍵還是降低生産成本,不要讓産業資本過度向資本市場投機行為轉移。”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指出,新興市場國家面臨政策兩難,一方面貨幣政策趨向緊縮,另一方面在産業結構短期內無法調整的情況下,貨幣升值對出口非常不利。

  “關鍵還是需要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來解決這一問題。”丁劍平表示,“而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還有所不同的是,人民幣升值會帶來美元計價金融資産的貶值,包括外匯儲備等。預計未來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空間並不會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