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信貸增速剎車 杠桿撬動結構升級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2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央行接連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上貸存比指標“壓身”,銀行未來在信貸投放方向上將更趨小心,這也為“信貸杠桿撬動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機會。

  17日,央行宣佈自4月21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上調後,大中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0.5%的歷史高位,預計凍結資金36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意在進一步回收銀行體系的寬裕流動性和應對不斷走高的物價壓力。同時,央行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的再度上調,也向市場明確傳遞出當前貨幣環境將繼續回歸穩健的信號。

  自去年中國貨幣政策改變基調以來,央行已連續進行了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今年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幾乎保持了一月一調的頻率。

  “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多次上調和加息等動作,收縮流動性的累積效應會慢慢顯現。”美國格林證券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在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壓力日漸增大的情況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銀行用於貸款的資金將減少,原本緊張的信貸投放將雪上加霜。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井噴”的新增貸款在今年已經有所放緩。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其中,2月新增貸款環比減少近5成。

  “今年把‘抗通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目的在於進一步控制國內流動性。” 孫飛告訴記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後危機時代,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量仍較旺盛,全面收緊信貸恐將不利於經濟的增長。而此時,我國又面臨著“調結構”的關鍵時刻,銀行信貸作為配置資金資源的主要手段,理應“有保有壓”,對不同行業和領域區別對待,間接調整産業結構。

  “以結構優化為原則的信貸投放能夠較好地兼顧實體經濟需求和積極引導經濟佈局調整兩個方面的政策目標。”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亦指出。

  “當前正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階段,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正處於老項目調整佈局、新項目開工建設的關鍵時期,此時應更加突出強調信貸結構優化,突出強調把資金配置到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部門和行業上來。”在楊子強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未來5年減少重復建設和産能過剩,避免新的調整成本和重大的效率損失。

  那麼,哪些領域應當“保”,哪些領域又應當“壓”呢?

  “要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貸款。要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日前召開的2011年第一季度例會上指出。

  香港招銀國際投資銀行副總裁鄭磊則進一步告訴《中國産經新聞》記者,隨著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目前應當將有限的資金向中小企業、“三農”、保障房建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低碳經濟等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領域傾斜。與此同時,針對房地産,以及鋼鐵、水泥等産能相對過剩的行業,就應當嚴格控制對信貸投放,配合國家政策對這些領域的調控,改變經濟增長對粗放經營路徑的依賴、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

  但是,眼下的現實卻令分析者們十分擔憂。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在微博上表示,“今年以來,整個貨幣政策的總體感覺是暴風驟雨。只是對於如何確保中小企業、農業等領域的信貸資金,似乎沒有區別對待,死得最早的也許仍然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