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林毅夫:未來二三十年中國有望再創奇跡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只要中國經濟延續穩定的發展趨勢,其總體規模超過美國也是現在能預見到的。如果中國能夠居安思危,成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來二、三十年有望再次創造奇跡

  文/林毅夫(專欄)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世界經濟目前正在復蘇。雖然經歷了2009年全球經濟下滑2.2%之後,2010年實現了3.9%的增速,但是復蘇的根基尚不牢固,發達國家高失業率居高不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日本大地震、通脹壓力加大等多重不確定性,對經濟造成下行風險。

  2011年世界經濟有望增長3.3%,但全球將呈現出雙速復蘇的不平衡局面,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發達國家增速預計只有2.4%。

  發達國家産能過剩仍然嚴重,消費增長乏力。他們面臨持續存在的金融部門問題,依舊是對增長的威脅。

  雖然有疲軟的外部環境,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本身發展空間大,産業升級、基礎設施改善、體制完善等各方面若能繼續推進的話,新興經濟體還能維持跟過去一樣較快的增長速度,帶動世界復蘇。

  在此背景下,全球通脹壓力凸顯,食品價格上漲是重要的推動因素。從2010年年中開始,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原因在於需求增長,而供給面出現問題,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遭受惡劣天氣影響,導致小麥減産;美國玉米減産也造成價格上漲,國際糧食價格受到成本上漲推動。同時,國際流動性較多,石油價格攀升導致化肥價格隨之上行,這些因素也助推了國際糧價的攀升。

  世界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中旬,世行國際食品價格指數比一年前猛增29%,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數月間,該指數上漲了15%。

  而中國近期通脹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能源、房地産等價格上漲。剔除這些因素,中國的核心通脹率依舊較低。根據通脹率上升的原因對症下藥,就需要政府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將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鬆”調整為“穩健”。

  其實從2003年到2010年,除2009年以外,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都在10%左右,而通脹率相對較低。

  這反映了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生産力水平提高,物質供應增加;也表明中國政府對通脹比較警惕,隨時對宏觀政策進行微調,例如去年11月份國內的CPI同比上漲5.1%,政府及時採取一些政策調整,到今年2月份CPI同比漲幅放緩至4.9%。

  只要中國經濟延續穩定的發展趨勢,其總體規模超過美國也是現在能預見到的。在過去三十年改革發展過程中,中國強調市場與政府作用的結合,同時根據自身比較優勢,推進産業發展。如果中國能夠居安思危,成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來二、三十年有望再創奇跡。

  中國政府多年來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十二五規劃”期間很重要的戰略方向;一方面,國內的工資水平上漲,另一方面,國外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疲軟,由此,國內産業升級是必要的,也是國內經濟長期發展的應有之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由市場來配置資源。中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包括政府的財政狀況比較好,民間儲蓄較高,企業利潤較多,再加上外匯儲備非常充裕,這些都為中國的進一步投資和産業升級創造了條件。

  讓民營經濟享有更大的話語權是中國改革既定方針,前幾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了很多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這一過程中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十二五”期間,儘管全球經濟存在挑戰,但短期的風險已經過去,在進入到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況下,既定的民營經濟發揮更大作用的方針將會進一步實現。政府要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産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行業由民營經濟佔主導是改革的既定方向。

  但是,在總體發展態勢很好的趨勢下,房地産行業過熱、收入分配拉大等問題依舊需要重視。

  收入分配問題長期積累;改革既要堅定,也要加大力度,成效會逐漸顯現。近幾年收入分配發展向好,低收入人群工資近幾年增長較快,去年農民收入增速首次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這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本刊駐華盛頓記者蔣旭峰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