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翔:地方債將成金融未來10年最重要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2: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發展地方債市場,應成為中國發展地方經濟、改革地方政府的國策

  【背景】4月18日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專欄)在清華大學金融高端講壇上演講時建議,應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通過“市政債+財産稅”的組合,形成約束力有效的資金流,解決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融資問題。

  周小川認為,與其讓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縣鄉財政欠賬等形式變相赤字,還不如讓地方政府直接發市政債。發行市政債,金融市場可以給債券定價、評價風險,不同城市的債券價格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約束力,有利於防範風險並形成激勵機制。

  中國現行《預算法》不允許地方政府列赤字。但是,作為權益之計,中央財政已在代地方政府發債。但是,2008年年底以來,各地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總規模日漸增加,財政風險依然在不斷積聚。

  周小川指出,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舉債,如果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沒有理順,地方就會過度使用土地財政,而且借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大量使用融資平臺,結果是融資平臺債務規模短期內快速增長。

  那麼,中國當前開放地方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何在?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對推進政府治理變革有何積極影響?

  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認為,當前,允許地方政府發債,發展地方債市場,應成為中國發展地方經濟、改革地方政府的國策。相信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成為中國金融業未來10—20年最重要的改革。

  葉翔指出,由於歷史上的信貸控制、地方政府的信譽等問題,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在中國一直屬於政策禁忌。雖然這一兩年來,地方政府為了配套中央政府的投資需求,發行了少量債券,但都是由中央政府擔保。

  隨著中國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各地政府將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巨大。目前的地方融資平臺,由於過度依賴於銀行貸款,問題已經顯現。未來的城鎮化發展,如果仍然主要依賴該平臺,將會顯得力不從心。

  這就必須解決地方政府的長期融資渠道問題。長遠看,中國需要為地方政府提供一個既能融資又有約束的長期平臺,就像股票市場為企業提供了融資卻也約束了企業的行為一樣。從各國的歷史經驗看,中國應該及早發展地方政府的債券市場。理由有三:

  首先,從金融業發展的大方向看,中國需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而目前的地方融資平臺仍然是借助於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可能造成銀行體系的風險更大。其次,未來10-20年,城鎮化的發展需要一個長期且規模相當大的融資平臺。它既是一個開放的、資金融通的平臺,更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觀念、信息、思想、知識的交換平臺。有關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種種信息都將為平臺所接收,並體現在平臺的市場價格上。第三,一個真正能夠推動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融資平臺,不僅能為資金的需要者提供融資,更要對它進行約束。而這是現有地方融資平臺所欠缺的,它雖然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資渠道,但卻不能反向約束地方政府的財務行為。

  葉翔指出,發展地方債市場也能與政府治理的變革緊密結合。目前,地方政府財政的收入與支出往往缺乏科學的規劃,極不透明,缺少同級人大的實質性約束,造成一些黨政官員的腐敗。在當前體制約束下,把地方政府的財務行為推向市場,通過市場讓地方財政行為透明化、制度化,可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與透明度。

  如果有了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地方政府要發行債券,投資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就要了解地方政府現在的資産負債表,收支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地方政府現有資産,包括房産、土地、公用産業、股權情況,負債情況,以及明細的收入來源與支出情況。

  這些財政上的細節一旦得到披露,就會受到市場的關注,媒體的關注,以及地方人大代表的關注。地方政府對這些資産的處置,處置的合理性、適當性,也必然受到市場與大眾的注意,從而對地方政府的處置行為形成約束,有效地限制腐敗的發生。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如果發行長期債券,投資者還要理解當地政府的長期規劃,理解當地政府領導人的治省、治市的理念,理解他們在處理經濟與社會的方方面面所採用的方法。如果市場認同,他們的債券就很容易得到發行,否則就不為投資者接受。

  葉翔建議,發展地方政府債,首先可由國家有關部委&&調研,制訂一部適用於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與交易的管理辦法。該辦法應盡可能讓有意願發債的地方政府,雇傭外部仲介機構,對其現有財務狀況做詳細的調查,説明發債所得資金的投向,債務償還的辦法及抵押品等。■

  (財新記者 常紅曉 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