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誰來接任志強的班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任志強(微博專欄)要退休了。雖然退休並不意味著人送外號“任大炮”的他,會停止發表有關中國房地産市場和市場經濟的驚人之語。

  其實,任志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話題,説了些心裏話。但對正為高房價興奮或焦慮的媒體、公眾來説,他的出現,無異於憑空落下一個現成“靶子”———雖然任志強對地産市場的判斷從來只是在邏輯上被駁倒,然後一一應驗。比如房價不會跌,比如炒房作為一種最不需要動腦筋的只賺不賠的投資行為,在我們的身邊已是既成事實。

  也有人喜歡任志強。因為他敢説話,敢説自覺是真話的真話。比如那段最有名的:“我是一個商人,我不應該考慮窮人;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投資者是讓我拿這個錢去賺錢,而不是去救濟窮人。”

  這話聽起來萬惡無比,但在商言商到底有什麼錯,卻沒人能説出個子午寅卯。對於習慣了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啥事都管個遍的那部分人來説,至少有一點是被他們忽略了,那就是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和企業的職能並不是一回事。具體到房子,雖然它兼具資本屬性和公共産品屬性,但企業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解決住房問題。

  所以,如果要任志強給投資者、員工、客戶和社會責任排個先後順序,千萬別指望他首選社會責任。華遠是房地産企業,企業以逐利為首要任務,身為華遠老總的任志強,除非腦子進水,斷不會拿著投資者的錢,冒著讓員工喝西北風的風險,去咒罵高房價,去爭當什麼“道德標兵”。這也是作為一名企業負責人最起碼的職業操守。

  不幸的是,為數不少的人們似乎並沒有看到或者不打算承認這一點。他們需要一個“製造高房價”的“罪惡”的開發商代表,而任志強總喜歡跳出來説點什麼。於是,任志強就被順理成章地樹為眾矢之的,被“包裝”成了“中國人最想捶打的人”。

  任志強錯在哪?錯在他愛説實話,一次又一次驚醒民眾對於房價下跌的春夢。那麼,任志強究竟是在替誰受過?

  美國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弗裏德曼有句名言叫做“無論何時、何地,物價都是貨幣現象”。從2003年開始,隨著中國出口的增長,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升溫,全球熱錢開始匯聚到中國房地産市場。從2005年7月開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速了全球資本投資中國樓市的步伐。

  受此影響,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迅速增長,商業銀行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9年的11.99萬億增加到2009年的60.62萬億,增長幅度超過4倍。這其間樓市的價格漲幅與貨幣增長幅度保持了基本同步。

  2009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當年中國的信貸增長超過10萬億,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接近30%。2010年的這一數字是12萬億左右。也就是説,2009年和2010年,我國的廣義貨幣增加了22萬億。

  從這個角度看,將中國10年來的樓市價格的上漲歸結為貨幣現象是有一定道理的。與其將房價歸咎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不如讓中央銀行對房價負責。

  貨幣發行過多之外,我們來看看控制著房價核心要素—土地資源的地方政府。“國八條”要求地方政府拿出房價調控的目標,但從已經公佈的房價控制目標看,有些城市提出“房價上漲速度不高於GDP增長速度”,有些城市則是“房價漲幅不高於居民平均收入增長幅度”,總之,所有的城市都未提“降價”二字。

  為什麼不敢降價?

  如果房價出現下跌,結果將是土地價格下跌,土地交易大幅度減少,地方政府出讓土地獲得的收入大幅度減少。不過,社會公共事業你要做,投資環境你不得不改造,地方政府需要用錢的地方卻會越來越多。現行體系下,財權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裏,而事權則分散于地方,地方政府要辦的事很多但財力有限,依賴土地財政也是迫不得已。

  同時,目前地方政府各種投融資平臺的貸款餘額大約有12萬億左右,相當於地方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2倍多。驟然縮減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地方財政面臨的壓力將空前巨大。

  話説到這兒,如果讀者諸君還執意將任志強當“壞人”罵,未免就太不厚道了,即便他對此不以為意。但是,為什麼要罵任志強呢?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需要參與者有足夠的理性。在市場經濟的語境裏,我們的收聽標準不應再是中聽不中聽,而是有沒有道理。如果連一個心直口快的任志強都容不下,那麼我們憑什麼去説什麼獨立思考、理性消費?又憑什麼去相信,類似炒綠豆、搶鹽巴的鬧劇不會再次發生?(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