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不當銷售增加理財産品風險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張煒

  中東局勢不穩導致國際油價連創新高,讓投資者困惑的是,部分挂鉤油價的銀行理財産品卻可能遭遇高油價的煩惱,收益率甚至跑不贏活期儲蓄。

  以某外資銀行一季度發行的理財産品為例,投資期限為1年,挂鉤于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薩斯中級輕質原油WTI ,最低投資回報率近0.4%。該産品對收益率設定計算公式,其中的一條與投資收益的高低相關。該條款規定了交易區間,“價格上限”為初始價格的130%,“價格下限”為初始價格的75%。觀察期中任何時間,WTI原油期貨價格突破上限或跌破下限,投資者到期只能獲得最低年回報率。4月12日,彭博社公佈的即時WTI價格,距該“價格上限”相差約15美元/桶。這意味著油價一旦上漲“過頭”,投資者將空歡喜一場,到期收益率不及活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在目前利比亞局勢不穩定,以及日本大地震重建等不確定情況下,該産品因高油價而“慘獲”低收益的概率存在。

  類似的投資風險不是第一次發生,以前挂鉤黃金、農産品等商品期貨及匯率、股市的銀行理財産品都曾遭遇過。作為一種結構性理財産品,産品收益的獲取不同於股票投資,未必與挂鉤標的的走勢正相關。換言之,挂鉤油價的銀行理財産品,並非油價上漲多少就能分享給客戶多少收益。

  在近期的市場上,挂鉤國際油價的理財産品明顯增多,很大程度上緣于國際油價的上漲。正因為高油價吸引眼球,外資銀行的理財産品熱衷挂鉤油價,並以此作為産品的賣點。然而,檢討以往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可發現,零收益、負收益及低收益的悲劇很容易發生。本該為投資者獲取一定收益的理財産品,採取結構性設計方式,以挂鉤標的的概念作為誘餌,淪為銀行與客戶“對賭”的工具。股市高漲時,結構性理財産品紛紛挂鉤股市。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時,結構性理財産品又紛紛“傍上”。

  2008年初鬧得沸沸颺颺的理財産品零收益風波,就因為挂鉤標的沒有達到産品結構設計的要求。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油價大跌,致使當時多款挂鉤國際油價的理財産品“觸礁”。上下30%的價格區間,看似設計得很寬泛,可就動蕩時期的油價及其他商品價格而言,突破的可能性不小。在投資者看來,看錯價格上漲方向而投資損失,或許還“輸得”服氣。如果發生油價上漲超過結構上限而被迫獲取低收益,豈不是只剩喊冤的份。購買理財産品不是賭博,銀行不能以“認賭服輸”作為擋箭牌,更不該讓投資者自認倒楣。

  監管部門強調銀行理財産品的銷售不能僅僅“買者自負”,更要“賣者有責”。可問題在於,被不當銷售所害的客戶至今大量存在。上海銀監局針對近期上海地區個人理財業務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上海地區部分銀行在個人理財産品銷售環節中存在客戶適合度評估流於形式、風險提示不到位、理財産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財銷售人員誤導客戶等,向各大銀行發佈了風險提示。可見,多年來強調“合適的産品銷售給合適的客戶”,在實際銷售中還是沒有真正做好。以高油價作為賣點的理財産品,若在銷售時被忽悠,難保投資者最終都賺到錢。

  高風險的銀行理財産品,一旦被不當銷售給那些風險承受力較弱的客戶,無形中進一步放大了風險。結構性理財産品的設計十分複雜,其風險不是投資者依靠資金實力就能識別的。很多時候,處於信息、專業等方面弱勢地位的投資者,實際上與專業的銀行進行博弈。而且,結構性理財産品的設計,早就被指大多不是偏向投資者一方。高風險理財産品遭遇銷售誤導,這兩種風險的疊加,使得理財産品目前依然是金融消費投訴的熱點。若不改變違規成本偏低的現狀,很難有效規範理財産品的銷售,也很難使結構性産品走出高風險的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