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磚的金融突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8日 1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 I三亞報道

  “我們堅持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管理工作並非美國和歐洲之間的系統輪換,其他國家被排除在外,毫無理由。”巴西總統羅塞夫4月12日在北京如是説。

  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海南省三亞市開幕。會議發表 《三亞宣言》。宣言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缺陷和不足,國際經濟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應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應該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同時,宣言呼籲各方積極落實G20峰會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目標。

  資産規模250億美元、南非最大貨運物流企業Transnet董事長Brain Molefe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説:“近幾年我們和金磚國家貨運來往尋求商業機會,我們看到,金融危機對新興市場影響並不大,只是因為發達國家經濟萎縮才對新興市場有了影響,才會導致全球的危機,如果新興市場有了專門的金融結算系統,將會避免這些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11日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測算,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從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約30%。而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金磚國家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作為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5個金磚國家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參加金磚論壇的很多企業家都認為,目前新興市場的表現突出,應該打通彼此之間的通道。以前,發展中國家沒有機會影響國際體系的形成,但現在機會來了,新興大國的崛起帶來了地緣政治的轉移。

  俄羅斯開發與對外經濟活動銀行行長德米特裏耶夫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國際外匯儲備總量為9.4萬億美元,金磚國家佔去了其中的一半,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必須相應提高。“金磚國家應致力於建立新的貨幣信貸方針,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特別提款權份額。”德米特裏耶夫説。

  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認為,近年來,金磚國家對外貿易與投資迅速增長,開展本幣結算和貸款業務對各國多有益處,這既是服務金磚國家貿易投資合作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對金融機構的新要求。他建議各國相關金融機構的合作更加務實高效,加大本幣結算和貸款力度。

  南非標準銀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龐凱歌(Craig Bond)告訴記者,自從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其20%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後,兩家的合作為標準銀行帶來了1.27億蘭特(100蘭特約合98元人民幣)的主營業務收益。“中國與南非貿易實行本幣結算好處非常多,標準銀行已做好準備提供針對匯率風險的對沖服務。”

  “如果金磚國家之間能有一個自己的銀行,專門進行結算,或者同意形成一個新的體系,相信金磚國家會更加強大。”南非Transnet董事長Brain Molefe如是説。

  4月14日,《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根據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巴西開發銀行等五家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製成員行將在穩步擴大本幣結算和貸款的業務規模,服務金磚國家間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進一步促進成員行在經濟金融形勢以及項目融資方面的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