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饅頭“縮水”讓人想起王光美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8日 1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吳酩

  公僕,也是普通民眾。如果他們、他們的親人,也和普通百姓一樣生活,諸多改善民生舉措的出臺,也就不會經常滯後。

  機關新食堂開張已經一年有餘,如果説花樣有所增加,是深受歡迎的正面改進,那麼菜價節節攀升和饅頭不斷“縮水”,就屬於受人詬病的負面變化了。

  起初早餐我只能吃一個半小饅頭,後來變成兩個,如今兩個都不夠了。是我飯量逐月見漲嗎?非也,是饅頭越來越“秀氣”了!空口無憑,有飯盒為證,原來盛4個饅頭都很“擠”的飯盒,現在裝5個都很寬鬆。顯然,是饅頭“抽抽”了。

  能漲價的,就大張旗鼓地漲價;不好意思明漲的,就變著法兒“縮水”,現今商場上常見的這類招數,很快就成“流感”了,內部食堂也不例外。一點兒脾氣也沒有,這是在“抗”通脹啊!理所當然、七拐八岔,最終都得“轉”到消費者頭上。

  饅頭“縮水”,讓人驀然想起50多年前的一件舊事。那時我正在北京一所名校讀小學,而共和國正經歷著全民饑餓的“三年困難時期”。由於一天的糧食定量只有9 兩,由於魚肉蛋等有“油水”的副食極少極少,“沒到飯點”就饑腸轆轆,早已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可是有一天,我們突然驚奇地發現:學校食堂午飯的饅頭好像“胖”了不少!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沒過多久,有了這樣的“傳言”:饅頭“長胖”,竟然是緣于當時的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的親自“過問”!

  “傳遞信息”的,則是劉少奇王光美夫婦的孩子,那時他們也都在學校“包飯”,與其他學生一起在食堂用餐。細心的王光美同志發現,週六放學回家的孩子,很快就“喊餓”了。2 兩一個的饅頭,一頓吃兩個,不該這麼快就餓呀。於是王光美詳細詢問了孩子們在學校的吃飯情況,並囑咐孩子帶一個回家。孩子照辦了,晾幹後的饅頭只有一兩七錢重!兩個饅頭,就少6 錢,半兩還多。難怪午飯這麼“不頂事”。

  以一個學生家長、孩子母親的身份,王光美向學校領導反映了這一情況,談了自己的意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正在長身體,虧誰也不能虧孩子”。在這位既特殊又普通的母親關切下,學校很快查找、糾正了相關問題,不光使饅頭“恢復了體重”,而且想方設法(其實也沒有多少辦法)改善伙食。

  幾十年過去,雖然這個“美好的傳言”一直無從證實,但我篤信這是真的。

  食堂饅頭“變胖”,不是什麼國家大事,但它在我以及同齡人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對於孩子們來説,“親切關懷”、“與群眾同甘共苦”之類概念都是抽象的,共和國主席的夫人關注著我們吃的饅頭並讓它由“瘦”變“胖”了,卻是實實在在的。母親般的關切與溫情,使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大”公僕的親近。

  經過改革開放和持續多年的發展,中國再為“餓肚子”發愁的人沒剩多少了,國家的實力和百姓的生活,都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但事關廣大民眾切身利益的種種民生問題卻未因此而減少、消失,不過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發生了變化而已,有些甚至變得更加複雜、尖銳了。面對樁樁件件“煩心”之事,人們並不要求公僕們還採用幾十年前的傳統辦法來“使饅頭變胖”,而是熱切希望公僕們能夠像王光美那樣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慈母之心,“枝葉關情”,時刻密切關注蕓蕓眾生,更加主動地排憂解難。

  公僕,也是普通民眾。如果他們、他們的親人,也和普通百姓一樣生活,同樣深知“餓”的滋味兒,同樣享受“看病難看病貴”的“待遇”,同樣飽嘗“蝸居”的煎熬,他們就不會把饅頭“縮水”、“染色”之類的事情當成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各項事關民生改革的推進,就不會那麼艱難,諸多改善民生舉措的出臺,也就不會經常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