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余豐慧:抗通脹 國家國企應該讓利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7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余豐慧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4%,這使得一年期存款負利率擴大到2.15個百分點。

  根據各種因素分析,3月份CPI的翹尾影響是3.2個百分點,佔CPI同比漲幅的60%,而新漲價因素的影響只有2.2個百分點。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新漲價因素已經出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動向:物價已經由蔬菜等農副産品、房租等居住類産品漲價為主,開始轉向日用化工、家電等所有消費品、用品、勞務價格。3月份CPI同比上漲5.4%,已經預示著全面通脹已經到來。而面對通脹,我們的應對措施似乎越來越被動。

  輸入型通脹是我們不可控、不能左右的。因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6%,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正在快速上漲,糧食、石油價格近乎瘋狂。一季度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進口增速比出口快,因此出現10.2億美元的逆差。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進口價格飆升,導致進口金額大幅增加。這種因貿易條件惡化所帶來的順差減少,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它對我們國內通脹的助推作用非常大。而我們目前還無法有效應對這種輸入型通脹。

  以國際熱錢為主導的外儲增加而被動發行貨幣,也是我們難以控制的。只要美國繼續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繼續貶值,人民幣繼續升值,即使真實貿易出現逆差,也會由於熱錢進入而導致外儲大幅增加,從而使得央行不得不被動發行貨幣,衝擊本已經很高的物價。一季度我國外儲凈增加1974億美元,需要央行發行1.3萬億元人民幣對衝。而一季度末我國外儲突破3萬多億美元,直接計算就需要對衝人民幣20多萬億元。這對通脹的推動作用也是巨大的。

  國內成本推動的通脹,也不是我們一時就能夠解決的。輸入型通脹是成本推動的通脹,國內高油價、高稅收、高收費等導致物價水平剛性非常之強,這也是成本推動的通脹。國際國內成本因素疊加在一起推高的通脹,貨幣政策力度再大也無濟於事,要治理和解決這種通脹,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通脹的大幅走高使得應對通脹工具手段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大。導致通脹的因素疊加而使得持續上調準備金率、接連提高利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一邊通脹高企,一邊經濟增速已經出現下滑,滯脹風險已有苗頭。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處於兩難選擇狀況:加大力度應對通脹,會使得經濟持續下滑;保經濟增長,有可能導致通脹繼續走高。從匯率上來看,美國已經給中國設下了陷阱:人民幣升值導致熱錢大舉進來,外儲增長,貨幣發行增多,通脹加劇;人民幣不升值將使得貿易順差擴大,同樣引發外儲增加,最終推高通脹。

  因此,到了決策層拿出超常智慧應對通脹、特別是防止滯脹的時候了。筆者建議,除了繼續加大貨幣政策工具力度外,決策層應痛下決心以國家、國企大幅讓利為主,釜底抽薪治理通脹。

  首先,國家定價、指導價商品,比如:石油、水電氣等一律停止漲價,甚至應該適度降價;其次,大幅降稅。大幅降低或者減免生産、運輸、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稅收,對農副産品的生産、運輸和銷售,稅收能免盡免;再次,大幅降費或取締亂收費,特別是降低或者減免過路費等。

  5.4%的CPI已經給出警示,如果我們不採取斷然措施,通脹將會由“溫和”演變為“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