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學競爭警惕另一種國進民退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7: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關村》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大學沒辦好就得倒閉”本應是一種常識,無論國有民辦都應符合辦學規律才能獲得生存乃至發展,否則早晚會被學生家長們用腳投票淘汰出教育市場,這在世界多國早有先例。

  文 畢舸(廣東)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發出警報:“一些大學沒有辦好,沒有含金量,就得倒閉!”(《中國青年報》3月13日報道)。

  “大學沒辦好就得倒閉”本應是一種常識,雖然教育有其特殊性,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競爭市場,大學無論國有民辦都應符合辦學規律才能獲得生存乃至發展,否則早晚會被學生家長們用腳投票淘汰出教育市場,這在世界多國早有先例。

  “生源危機,這是中國高等教育新陳代謝的一次機會。”朱清時委員説,一方面,適齡高中畢業生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過去一些年大學建的越來越多,畢業證書的含金量越來越低。

  有此擔憂的不止朱清時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盛連喜直言:“競爭當中,有發展起來的,也有衰敗掉的。隨著生源的逐漸減少,中國的高校數量和佈局需要一次新的洗牌。”

  但“大學沒辦好就得倒閉”不能演變成另一種“國進民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生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學春坦言,一些民辦、高職院校已經遭遇了招生困難,他給出的建議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叫停對民辦院校的審批,審慎地批。這顯然是不太靠譜的建議,審批制下的門檻抬高只會防礙充分競爭,或許能幫助已經率先邁入教育市場的民辦院校暫時享受政策“溫室”,卻無助於其自身教學質量競爭力提升。

  “大學沒辦好就得倒閉”從表面上看,對國有民辦院校是普適性概念,但細分起來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性。

  我國高等教育基本是以應用型教育為主導,即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就業人才。而政府壟斷著教育市場的所有資源,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價值取向,即凡是不被國家(即政府)承認的教育主體,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面臨被主流社會所排斥的危險。民辦學校不經許可為非法辦學,民辦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不列入教育部認證範疇等同於文憑作廢。就業市場則遵循著這一原則,嚴格區分了體制內教育與體制外教育培養的人才待遇,許多民辦學校學生遭受就業無門之困,這恐怕才是儘管目前中國高等教育院校數量按國際標準依然偏少,但絕大多數學生千軍萬馬過國有高校獨木橋而冷落民辦院校的原因。

  如果不解決這些基礎性問題,單一談論大學競爭的問題,則不過是先天條件不對等的畸形競爭,是另一種制度歧視下的“國進民退”。即使是倡導大學競爭的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不也同樣面臨首次招生只有45人的尷尬麼?這還是在南科大擁有一大批知名學者、至少是地方政府權力支持的改革試驗田的前提條件下。許多冒險就讀南科大的學生及家長寧願相信其文憑資格等問題未來能得以解決,而這是其他民辦院校所不具備的。

  競爭其實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開放自由、無資格差別的充分競爭,另一種則是存在市場壟斷、人為門檻的偽競爭。民眾輿論之所以猛烈抨擊某些領域,就在於其不過是幾個挾行政保護的國有院校,假競爭為名行壟斷之實。如果不徹底拆除高等教育中國有民辦大學之間的各種體制藩籬,不給予民辦大學、民辦學校就讀學生以普惠性的國民待遇,不解決針對民辦院校的觀念歧視、政策歧視,以及其他顯性隱性歧視,怎麼能奢求民辦學校在偽競爭中發展壯大,提升教育質量與競爭力?而我更擔憂的是,以民辦大學沒有辦好為藉口,強制關閉民辦學校、抬高民辦大學申辦門檻,這才是真正損害高等教育長遠發展的短視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