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央行發佈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並首次公佈社會融資規模
本報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曲哲涵)中國人民銀行網站14日發佈《2011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6.6%,信貸增量明顯減速,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卓有成效。備受各界關注的是,央行首次在報告中公佈了社會融資規模這個新指標。
“社會融資總量”有助於全面考察融資狀況,但還難以作為政策仲介目標
《報告》顯示,從2002年到2010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由2萬億元擴大到14.27萬億元,年均增長27.8%,比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年均增速高9.4個百分點。2010年社會融資規模與GDP之比為35.9%,融資結構呈現多元發展,金融對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初步統計,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同比少增3225億元。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社會融資總量與主要經濟指標相關性顯著優於新增人民幣貸款,可根據GDP和CPI等指標推算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相應社會融資總量,形成社會融資總量的有效調控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近年來銀行信貸以外的其他融資方式發展迅速,“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因此宏觀調控不能只關注銀行信貸的變化。引入社會融資概唸有助於各界更加全面地考察社會融資狀況。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社會融資總量只能作為一個測量指標,還難以成為貨幣政策仲介目標。“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必須具有可測性、可控性和相關性,由於央行對民間借貸等直接融資行為和融資總量尚難做到可控、可測,因此還不能將社會融資總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他説,一季度社會融資同比少增3225億元,其中貸款同比少增3524億元,説明信貸少增是社會融資少增的主要原因,也反映出基於信貸至貨幣總量的傳導機制,還是目前央行調控主流模式。
一季度信貸增量明顯減速,穩健的貨幣政策收到成效,這個基調還不能鬆動
根據《報告》,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75.81萬億元,同比增長16.6%;狹義貨幣(M1)餘額2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0%。一季度凈投放現金257億元,現金投放回籠正常。一季度本外幣貸款增加2.39萬億元,同比少增4008億元;本外幣存款增加4.04萬億元,同比多增776億元。信貸增量明顯減速。
盛松成分析,幾個關鍵數據基本達到了貨幣政策調控的目標,這也反映出實行穩健貨幣政策以來,不斷調整信貸規模,不斷調整貨幣增速的一個階段性成果。“貨幣工具的效果是滯後的,另外也要小步地、漸進地推進宏觀調控,避免出現硬著陸。”盛松成説。
郭田勇也表示,貸款同比少增、存款同比多增,是央行收緊流動性的結果,説明穩健的貨幣政策收到成效。“防通脹仍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首要問題,目前CPI尚未顯現從高位走低的跡象,因此‘穩健’這個基調還不能鬆動。”
外匯儲備餘額同比增24.4%,可能增加市場流動性,但影響有限
《報告》還顯示,至2011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
由於央行買入外匯須投放等值的人民幣(稱為外匯佔款),因此,外匯儲備的較快增長意味著外匯佔款在較快增加,也意味著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在較快增加。外匯增幅較大,可能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外儲同比增長較快,是否會加劇通脹預期?
“目前外儲總量對流動性影響有限。”郭田勇説,一方面,央行會通過發行央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來對衝。同時,隨著一季度貿易逆差的出現,外匯增幅將減緩。此外,隨著歐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逐漸退出,熱錢向新興市場流入的勢頭也將逐漸放緩。“外儲增幅有望逐漸回落,不會加劇通脹預期。”郭田勇説。
鏈 接
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
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係,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這裡的金融體系為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央行提出社會融資規模概念,主要是源於當前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的深刻變化,直接融資佔比大幅增長,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總量的比例將日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