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4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海南日報
創意改變海南
本報記者 吳澤明
美麗的博鰲小鎮又迎來一場盛大的世界性聚會。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政商學界精英以及800多名中外記者雲集,使得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規模空前。今年適逢論壇成立10週年,又使得本屆年會有了一種特殊的關注點和吸引力。
1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許多媒體不約而同地聚焦論壇的成長歷程以及論壇所在地博鰲的發展變化。的確,這10年,不同的個人,還有博鰲、瓊海、海南,都隨著論壇的成長而改變。10年前,當拉莫斯等人提出要在博鰲創立一個論壇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富有想象力的創意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僅僅過了10年,在不少人的眼裏,博鰲亞洲論壇比肩達沃斯論壇,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今年達沃斯論壇期間,俄羅斯媒體就發出了這樣的報道:中國博鰲漸顯取代達沃斯之勢。
博鰲亞洲論壇帶來的巨變印證了這樣的理念:創意改變現實。站在10週年的節點上回望,不禁讓人生出這樣的設問:假如當年沒有這樣的創意,假如沒有博鰲亞洲論壇,情形會是怎樣?
對於這個問題,會因主體的轉換而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沒有博鰲亞洲論壇,早已洗腳上田、端上了服務業飯碗的東嶼島居民,可能仍然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博鰲小鎮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名著天下,贏得“博覽天下,獨佔鰲頭”的美譽。而對於海南來説,回答這樣的設問,則要複雜得多。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前的海南,還沒有完全走出1990年代初房地産泡沫經濟破滅所産生影響的陰影。在産業發展上,雖然已經確立了“一省兩地”的戰略,找到了一條符合海南實際的産業發展道路,但經濟增長仍然緩慢。2000年海南省GDP增速僅為8.8%,而這已經是1995年以來6年的最高增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政策優勢不再明顯,人們對海南的關注度大不如前。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海南,此時可以説正處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後最為寂寞的時期,以致不少人生出這樣的憂慮:海南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正是博鰲亞洲論壇的落戶,破解了人們對海南被邊緣化的擔心。從2001年起,每年都有中央高層領導借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之機到海南考察工作,每年都有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光臨海南,每年都有超過30個國家的上千名政商學界精英雲集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成了海南展示自身形象、推介發展資源、汲取發展智慧的重要窗口和平臺,論壇帶來的媒體強力聚焦和轟動效應,讓海南成為許多地區羨慕的對象。海南在經歷發展低潮之後,通過成功舉辦論壇,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優勢和方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海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博士説,“論壇帶給海南最大的收穫,是海南的自信”。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找到自信的海南,又邁出了更大的步子。通過服務和保障博鰲亞洲論壇,海南積累了豐富的舉辦國際重要會議和外事接待經驗,打下了在海南舉辦國事活動的重要基礎。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期間,胡錦濤主席在三亞舉行系列國事活動。在椰風海韻映襯下的國事活動,被譽為“最美國事活動”。今年,備受矚目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又選擇在三亞舉行,海南再次享盡榮耀,海南正在朝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戰略定位之一——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加快邁進。
歷史不能假設,但為了更清楚地提示某個事件的價值,假設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假如沒有博鰲亞洲論壇”這樣的假設,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博鰲亞洲論壇對於海南發展的意義。
(本報博鰲4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