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顧一冰:執政理念不能被污染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4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顧一冰

  近年來,“重化工業風”正由沿海刮向內地,在各地紛紛提出 “政績”、“增長”指標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當然會首先堆築“金山銀山”,至於那“青山綠水”就得請後人保護了。因此,為了追求GDP和財政收入數字,地方各級從上到下,層層往下壓指標,超常規開掘、超常規發展。因而忽視了經濟和社會均衡和持續發展的其他方面,環境保護則是被忽視的重要環節,隨著GDP增長幅度的提高,污染物指數也在隨著攀升。

  中央政府已經洞察到問題的嚴重性,早在2004年召開的旨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就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並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戰略,給各級政府和市場經濟的參與各方發出明顯信號:環境保護民意所向,是事關執政基礎的大事。

  然而與經濟指標相比,環境保護工作似乎仍然是“軟指標”,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一些地方領導還是死守著“先發展後環保”那一套,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不僅是環保工作不作為,甚至干預環境執法監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加劇了有法不依、違法難糾現象,也進一步導致更多企業違法—不治理污染成本低,而遵守環保法律成本會很高。

  少數官員的“政績觀”完全與百姓背道而馳,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問卷調查:廣大百姓都認為環境保護已經相當緊迫,而幾乎所有的公眾(97.5%)贊成將環保指標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

  看來,公眾已經將個別官員錯誤的“政績”與“污染”之間的關係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期望著官員的“環保覺悟”能夠早日“混同於普通群眾”,期望著官員們能將更多的精力投身於維護法律尊嚴、加強市場監管,投身於經濟與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之中,真正成為國家宏觀政策的有力執行者、環境的執法守護者。

  江河湖水何時清?須從污染源頭尋。唯有官員們的“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了,才能真正承擔起政府公共服務與監管的職能。因此,如果一個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環境保護不力,應該首先查一查地方官員的“執政理念”有沒有被“污染”!?

  (作者係南通市國稅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