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而亮:嚴限房價咋就不循國際慣例了?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俗話説:法不責眾。在國務院“史上最嚴厲限購令”、“限價令”面前,各城市不僅在今年的房價調控目標上,“集體”亮出了上漲10%上下的數字,而且很多城市實際上以超過10%的漲幅顯示出無所畏懼的強勢。進入4月份,二三線城市房價向一線城市看齊,一線城市租房價格齊聲上漲了20%。國務院高高舉起的板子,真不知道該打在誰的頭上。

  説實話,無論國家最高層祭出什麼樣的“必殺令”,作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幾個會相信房價會大跌。道理很簡單,只要蓋房就有暴利,只要有房就不會賠錢,這是老百姓從這10多年來所嘗到的最具酸甜苦辣的滋味。無論什麼樣的限購、調控,地方政府和房地産商要將蓋好的房子賣出去是硬道理,有錢人買房穩當掙錢是投資首選。二者“情投意合”,就不會擔心在任何政策面前找不到對策,最終苦了還是普通百姓。説到底,讓房價高漲難抑的,依然是炒房投機行為。

  遏制炒房投機行為真的很難嗎?借鑒國外普遍的做法和經驗,其實一點都不難。就以英國為例。鼓勵居民購買屬於自己的住房一直是英國政府的重要政策。政府對購買首套自住房沒有任何限制,稅收種類少、稅率低,普通居民都買得起。但是,如果投資者購房的的主要目的是牟取暴利,就要徵收高額資本增值稅。英國政府規定,居民如出售其擁有的唯一住房,則無需繳納資本增值稅。對於出售第二套乃至更多的住房,政府則嚴格按照資本增值稅來徵收。過去,英國的資本增值稅稅率最高為18%。去年5月新聯合政府上臺後,將增值稅稅率上限提高至40%。如此同時,英國政府對超過規定免稅額的房屋出租,或由子女繼承包括贈與他人的房屋,要分別徵收所得稅和遺産稅,稅率都是分別高達40%。投資買房子,如果既不能出售牟利,又不能高價出租,還不能無代價地留給子孫,那還買來幹什麼用呢?只此一招,就遏制了炒房投機,也就穩定了房價。

  我國很多百姓老是想不通,這十多年來,樓房像雨後春筍,城市如魔術變法,目之所及均為鋼筋水泥深林,可就不知道哪有可蝸之居。他們不知道,有多少本該用於民生工程,用於公共利益上的錢,都投到了房地産建設上。然後,又被大小炒家收入囊中,再張起血盆大口等著普通百姓來自投羅網。

  用稅收杠桿來遏制炒房投機行為,有無數專家學者為此支過招,出過點,介紹過國外的做法和經驗,可就是沒人敢接招破局。這兩年徵收房産稅的風刮得呼呼作響,到如今好像只有重慶宣佈要開始實行。2%的房産稅稅率沒有對炒房者造成任何威懾影響,卻把本就只有一套住房的居民搞得狂恐不安。正是借助於普通百姓的恐慌與不解,很多省市就立即將房産稅的大幕拉上——不演了。

  至於像英國那樣對投資性的住房徵收高額資本增值稅,如今在國內連提都沒人願意提了。原因很簡單,前些年但凡有些錢而又具備點投資眼光的家庭,如今擁有三五套住房的不在少數。儘管與那些大炒家、大東家還有天壤之別。但是,在讓自己買下的房子保值增值乃至翻個幾番的利益訴求上是一致的,已經成了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員,有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血肉聯絡。大利益集團再加上眾多小既得利益者,就很容易形成了捍衛高房價的銅墻鐵壁,形成了引導房地産走向的輿論導向。無論是忽悠民眾,還是應付最高層,都能呼風喚雨,得心應手,指向目標只有一個,保住房價“穩中有升”。

  在左右逢源的遊戲中,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最慣用的是兩張牌:“國情”牌與“國際慣例”牌。面對房地産市場的特殊國情,國際慣例永遠不會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