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雲南春耕貨源充足市場平穩服務到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2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春耕時節探訪農資供應

  本報記者 李 犁

  今日關注

  陽春三月,雲嶺大地人勤春早。田野裏,處處是農民春耕備耕忙碌的身影。3月13日一大早,大理市供銷社順風農資公司科普隊隊長王春榮和市農業局農科專家徐長旺來到大理鎮才村16組的田裏,指導農民如何對有機肥進行配方。

  楊西敏、奚麗群等幾位農戶蹲在地邊一邊聽,一邊記,並試著在育秧地裏播施配好的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我家有5畝多田,今年打算用4畝種植水稻、1畝種蔬菜。過去我們都是自己到鎮上購買化肥使用,很不方便,現在供銷社不僅把有機肥都送到田間,還教會我們正確使用的方法。我算了一下,按照他們教的方法用下來,一畝地可以減少130元的用肥用藥成本,給下一步的農業增産增收幫了大忙啦。”楊西敏扳著指頭給記者算賬時臉上充滿了笑意。

  據了解,進入春耕備耕以來,全省供銷社農資流通企業正根據農村市場需求新變化,積極組織適銷對路的農資商品貨源,全力保證農業生産的需求。

  貨源充足 市場平穩

  “從目前情況看,今春農資市場供求基本平穩。”省供銷社合作指導處長何志勇向記者介紹。一方面,中央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出臺,以及農産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促進了大批農民工回鄉務農,各地種地用肥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受去年全省遇到旱災化肥銷售和市場價格波動影響,部分個體戶儲備量減小。針對今年市場出現的新變化,為確保全省農業生産集中用肥需求,省供社農資部門主動發揮“蓄水池”的作用,早在去年四季度農資供應的淡季就積極組織貨源,爭取多儲多運,保證農資供應。同時,依靠村村寨寨的農資連鎖銷售網絡,實施農資配送進村、送貨上門和用肥諮詢服務,平抑化肥市場價格秩序。目前,全省農資儲備充足,各地供銷社農資企業為春耕生産做好供貨準備。1-2月份,全省供銷系統累計銷售各類化肥88.2萬標準噸,同比增長27.5%;庫存115.1萬標準噸,與去年同期持平;銷售化學農藥2938噸,同比增長6.2%,庫存農藥10396噸,同比增長10.4%;銷售農用薄膜3002噸,同比增長130.9%,庫存2761噸,同比增長37.9%。

  在大理市旺隆農資公司農資倉庫,記者看到,複合肥、磷肥、尿素堆滿了倉庫,搬運工忙著把一包包化肥通過輸送帶裝入運輸車輛中。總經理段雯介紹,今年大春節令以來,他們已儲備了1萬噸的量。目前,每天的市場供應量都保持在500噸左右。“由於生産廠家的天然氣和煤炭的原材料上漲,導致今年的化肥出廠有所上升,如尿素每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00元左右,但是市場反映應該還基本能接受。總體上看,保障春耕生産用肥需求沒有問題。”段經理説。

  服務到位 資金保證

  進入春耕備耕以來,各級供銷社農資經營部門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服務。形成省、州、縣、鄉、村連鎖配送網,充分利用農村綜合服務社、農資專業合作社、農資超市等網點,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管理,既保證了質量,又因減少銷售環節,降低了成本。

  記者在大理市灣橋鎮綜合服務社採訪時,遇上來購買化肥的農戶趙全樂。他告訴記者,家裏有4畝地,明天準備育秧,前來購買複合肥。他説一點都不擔心用肥問題,因為需要打個電話,綜合服務社都會送貨上門。記者了解到,各地農資經營網點都在積極轉變服務方式,增設銷售網點,延長開門時間,拆整賣零,隨用隨買,送肥到戶、到地等服務措施,確保了農民及時買到所需農資。同時,在村級綜合服務社還設有“莊稼醫院”,請農科人員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和諮詢,一旦農戶需要現場指導,農科人員還會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測土配方,現場講解合理施肥方法。

  隨著全省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農民對農資商品的要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針對這些變化,供銷社各級農資流通企業轉變農資經營方式,調整商品經營結構,增加了有機肥、專用肥等供應,積極引進、宣傳和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品種。大理州政府拿出100萬元資金,通過政府採購引導,和供銷社的培訓示範基地建設,向農民提供400多噸有機肥、生物菌肥進行無償使用。

  為幫助農民解決好春耕備耕生産資金問題,全省農村金融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及早安排部署,千方百計為農民春耕生産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各地農村信用社在貸款的發放上,對春耕所需化肥、農藥、籽種、農機具資金優先供應,並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農民解決了購買農資的燃眉之急。陸良縣供銷社採取向困難農戶賒銷化肥的措施,保證山區和半山區的困難農戶能夠用上化肥。今年開春以來,已向困難農戶賒銷各種化肥8500多噸,賒銷金額達840萬元。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農民買到放心肥、放心藥,各級供銷社聯合農業、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管,積極開展農資打假行動,嚴厲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努力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