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股評論:科技行業的人才之戰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2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指出,目前,科技行業對人才的爭奪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狀態,相關開支正在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對人才的需求是科技行業的特性所決定,同時又反過來對行業的發展模式産生了深遠影響。

  以下即辛奈爾評論文章的全文:

  你們當中的一些讀者可能知道,過去六個月以來,我一直在報道和撰寫關於科技行業就業市場的文章,每天都在接觸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人力資源主管、招聘人員和獵頭專家。

  當然,你們當中有些人只是專注于短期交易,這些對你們或許沒有什麼意義。

  可是,如果你是一位著眼于中長期的交易者,你就不能對我在報道的一切無動於衷了,因為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的能力對於所有科技公司而言,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挑戰,這一點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是一樣的。具體而言,人才問題將在兩個重要方面影響到科技公司的運營。

  首先一點,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這會導致運營成本的增長,而且有些時候,增長的幅度是很巨大的。在科技行業當中,人力成本在研發開支,乃至於銷售、管理及一般開支等項目當中,往往都會佔到大多數,這一點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行業。對此,矽谷的風險投資資本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有種有趣的説法:“一家科技初創公司最重要的資産每天下班後都會坐電梯下樓。”

  這就再清楚不過地説明了這個行業的特質——在這裡,知識資本是極為重要的,在這裡,知識産權常常會決定一家企業的命運。君不見,蘋果(AAPL)、微軟(MSFT)和摩托羅拉(MMI)這樣的著名玩家也好,其他不知名的小玩家也罷,不都在法庭上為各種移動技術專利鬥得火熱?

  能夠最終對股票價格産生實質性影響的專利數不勝數。那些長期交易Rambus Inc(RMBS)股票的人都知道,該股的每天波動幅度常常都在10%以上,而具體是漲是跌則是要看他們在與其他記憶芯片公司漫長的專利權之爭中是得是失。

  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吸引到非凡的工程人才,他們也就不可能會有值得申請專利的硬體和軟體産品,或者技術。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各玩家現在都不惜血本,要爭取到最好的人才。

  人才之戰的戰火四處蔓延,但是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軟體工程師、移動開發者、産品經理人和網絡界面設計師等領域。具體説來,在其他的領域當中,公司到底能夠出到怎樣的價位還是能夠大致推測出來的,可是在這幾種職業上,真的是難説得很。

  2010年,谷歌(GOOG)的研發和銷售及管理開支總額約為85億2000萬美元,而其中大多數都是薪酬和福利相關開支。換言之,他們這方面的開支在去年增長10%,就意味著多花了8億多美元。這對於矽谷的房地産市場而言當然是個好消息,但是對谷歌的股東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整體而言,在2009年當中,依據具體職位的不同,科技行業薪酬的增長幅度是在5%到10%之間。這一切還是發生在宏觀經濟高失業率的大背景之下。

  儘管美國勞工統計局的2010年全部數字出爐還要等待一段時間,但是現在已經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就科技就業而言,2010是個比2009更加強勢的年頭,薪資增幅了得。

  考慮到所有全職僱員都會得到健康保險和其他各種福利,後者將佔據他們整體薪酬的約四分之一,而且這健保開支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國科技行業的人手開支今年相對於去年的增幅肯定會達到兩位數。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在於,科技人才的短缺對大公司的影響非常嚴重,相應的缺口填補得愈晚,就愈有可能造成特定産品開發、銷售或者行銷等領域目標達成的延遲。

  我們可以去科技招聘網站,看看某些職位已經孔雀了多長時間。事實上,我已經發現,哪怕是英特爾(INTC)、微軟或者高通(QCOM)這樣的公司,也常常會有一些至關重要的職位空缺三到六個月。對於那些急迫地想要不斷推出新産品,或者是進行産品升級的軟體和硬體公司而言,這時間可是等不起的。正是因為這樣,人才問題才會提升到戰略的層面。

  目前,議會方面正在考慮進一步嚴格對海外IT客座人員的要求,這就意味著美國科技行業不斷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粥多僧少”的情況還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而人才的爭奪在緩解之前將會變得更加慘烈。如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的辦法似乎只有再來一次衰退。(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