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1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理財週報副主編 譚昊
春天裏。繼續看博時。
上周專欄寫到博時在2010年虧損全行業第一,風格飄移是重要原因。而近來種種跡象表明,它正駛入隧道,有些迷離。
既然第一梯隊的博時進了隧道,那麼很多跟在後面的公司接下來恐怕都免不了踩剎車,打大燈。
也許你會好奇一問,隧道裏有些什麼?
博時領袖人物肖風曾在不同場合提到,未來要把博時打造成“全能型”的資産管理公司。他甚至在一年多前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一個命題讓所有員工思考:十年之後,中國有沒有可能出現管理過萬億資産的公司?
全能型與管理資産過萬億,這兩個願景相輔相成。
然而,什麼才叫全能型呢?我們來看看現狀。
截止2010年底,博時已成立的23隻基金裏,有三隻基金的名稱裏面含有“成長”字眼,分別為博時創業成長基金、博時第三産業成長基金、博時新興成長基金。
以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為例,投資目標一欄這樣描述:本基金通過深入研究創業成長型公司,挖掘該類型公司的投資機會,力爭為基金持有人創造出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
不過有趣的是,截止2010年底,它的第一大重倉股是盤江股份;第六大重倉股是葛洲壩,第七大重倉股是中國西電,第十大重倉股是中國北車。
也許這些都是好公司,但我實在很難將這些大象級的公司與“創業成長”這個詞聯絡起來。
再看另外兩隻基金。在博時第三産業成長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你能看到招行、萬科、農行等定海神針。
在博時新興成長的前十大重倉股裏,你能看到中國平安、華夏銀行、瀘州老窖等“傳統産業”。
看到這裡,你可能快要明白我想説什麼了——我想説的是,你基本可以把一隻基金的名稱忽略不計——一隻基金無論叫價值,叫成長,叫中小盤,甚至叫特許什麼的,其實它買的股票都差不多。
沒錯,這就叫風格的整體飄移,你懂的。
再來看另一個有趣的指標:業績基準。
博時新興成長基金與博時特許價值基金,儘管一個成長一個價值,但它們的業績基準完全一樣,都是滬深300指數*80%+中債指數*20%。
再仔細研究下去,你會發現博時的十幾隻股票型基金,業績基準都大同小異。
到了這裡,也許你能回答我在上期專欄提出的問題了:博時在業內率先劃分出7個風格小組,總經理肖風也一直強調要防止風格飄移。但為什麼博時的風格在去年依然嚴重飄移?
對了,不是小夥子們太硬,只是契約太軟。
中國的古人早就説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可惜概念是成不了規矩的,那只是女孩們夏天的裙子,花花綠綠,隨風擺動。
唯有契約,才算規矩。契約太軟,風格就要飄。
大家照照鏡子,軟的可不止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