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或成常態 貿易逆差並非壞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2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導報記者 安麗芬

  海關總署10日發佈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0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5%。其中出口3996.4億美元,同期增長26.5%;進口4006.6億美元,同期增長32.6%。強勁增長的進口導致我國一季度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順差139.1億美元。

  “未來逆差很可能成為常態,不必大驚小怪。”山東財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教授、導報特約評論員王蔚表示,對外貿易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平衡,長時間的順差反而不利於我國的長遠發展。

  出現逆差原因多

  海關總署表示,一季度出現逆差是受到國內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春節長假等因素影響。據海關統計,鐵礦砂進口1.8億噸,增加14.4%,進口均價為每噸156.5美元,上漲59.5%;大豆1096萬噸,進口均價為每噸573.9美元,上漲25.7%。此外,機電産品進口1729.2億美元,增長25.6%,其中汽車23.6萬輛,增加31.8%。

  在王蔚看來,我國出現貿易逆差是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面臨考驗。各國為了恢復經濟,轉向刺激本國需求、增加就業、保護本國産業發展等,並想方設法限制進口産品數量和提高市場準入條件。於是,我國出口企業頻頻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等出口障礙,也使得出口量增幅放緩。

  據導報記者了解,歐盟3月17日正式公佈的對我國史上最大的陶瓷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顯示,沒有一家中國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3家中國陶瓷企業獲得個案處理,稅率分別為35.5%、36.6%、26.2%,其餘大部分企業則按73%的稅率徵收。“之前,稅率僅5%。僅此一項,我國就有1500余家企業遭殃,特別是山東、江西等地的陶瓷企業。”王蔚説,在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下,預計國際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加劇,出口型企業會越來越多地捲入漩渦。

  “逆差的出現不是壞事。”王蔚表示。目前,我國有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大部分是由出口造成的,但是這部分資金又不能輕易拿到國內動用,於是就不得不面臨美元貶值的風險,逆差的出現有利於降低我國的外匯儲備。

  “如果一直保持順差,外匯儲備勢必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王蔚説,這樣一來,這些資金只能拿去投資外國,“為他人做嫁衣裳”,未免有些可惜。另外,逆差對我國的通脹也能起到一定抑製作用。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導報特約評論員顧春太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貿易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産性設備,只要投資得當,既可以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設備、原材料等,還能提高生産能力、增加就業。”顧春太説,過去我們一直過度強調出口,結果換來鉅額的外匯儲備,它是財富的象徵,但也令我國面臨諸多風險。

  山東逆差兩倍于全國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一季度表現不俗。據海關統計,山東進出口值為538.1億美元,同期增長35.4%,增幅超過廣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福建等主要進出口大省(市)。從出口方面看,山東出口279美元,同期增長32%,僅次於廣東的35.4%。但從進出口總值看,山東仍落後於廣東的2012.2億美元、江蘇的1212.2億美元、上海的986.5億美元、北京市的910.4億美元和浙江的664.6億美元。

  “國際金融危機後,山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出口的措施,即寧願降低利潤也不讓出市場份額,以維護跟國際客戶的關係,本地出口企業也很配合。等到國際貿易‘抬頭’後,我省的出口業務便得到快速發展。”顧春太説。

  導報記者注意到,儘管進出口都有較大增幅,但是山東一直沒有扭轉貿易逆差的局勢。今年一季度,山東的貿易逆差約為20億美元,是全國逆差的2倍,不過,優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