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從向日葵看創業板發行亂象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12: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紅週刊》特約作者 北京 諸法空相

  目前A股市場被劃分為三個子市場——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其中主板市場服務於規模大、經營穩定、預期增長率較低的大型企業,創業板市場則服務於規模小、經營風險高但預期收益和增長率較高的初創期公司,而中小企業板塊服務對象則界定於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之間。如果把企業的發展週期與一個人的年齡週期相比較,創業板服務於“少年”企業,中小企業板服務於“青年”企業,主板企業服務於“壯年”企業,互有側重和補充,由此構建起多層次的證券市場。

  從市場的一般劃分來看,“少年”企業的特徵是“體格小”,未來的成長空間最大,但“免疫力”不足,容易“少年夭折”;“青年”企業“體格適中”,未來仍有成長空間且前景較為清晰,雖難免發生意外,但“病發猝死”的概念顯著降低;“壯年”企業則已是“體格健壯”,成為主要勞動力,收入穩定但成長動力不足。對於這三類不同的公司,市場給予的估值水平自然大不相同,“少年”創業板股票發行市盈率平均70倍,“青年”中小企業板發行市盈率在50到60倍,而“壯年”主板股票發行市盈率大致在30倍上下。

  在預期實現高額資本收益面前,為了爭取到更高的發行價格,保薦人不惜將體格健壯、經營穩定的成熟型公司硬塞進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中,由此“幼兒園”就出現了身高1米8的“兒童”。

  2010年8月13日,向日葵(300111)發佈招股説明書,擬登陸創業板市場。相關材料顯示,向日葵成立於2005年3月,經過5年半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總股本4.58億股、凈資産值高達6.9億元的太陽能組建生産商。上市後總股本達到5.09億股,即便放在主板中也談不上“袖珍”。

  但是這個好像患了“巨人症”的“兒童”,發行市盈率卻不輸給其他“同班小孩”,按照2009年度凈利潤和發行前總股本計算,16.8元的發行價格對應74.46倍市盈率。假如在主板上市,以30倍市盈率發行股票,那麼發行價格將降至6.77元左右。而選擇在創業板上市,原始股東和保薦人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

  發起人香港優創以32333.32萬股或70.6%的持股比例名列第一大股東,以16.8元的發行價計算,持有市值高達54.32億元;而如果選擇在主板以30倍市盈率發行,則發行後市值僅為21.89億元,前後相差了32.43億元。同時,香港優創對向日葵的初始投資成本為4407萬美元,折合每股成本僅1.08元,對應16.8元發行價的年化收益率為64.7%,而如果以6.77元發行,則年化收益率將降至39.62%。

  從主板市場“轉道”到創業板市場發行,公司的募集資金便提高了將近1.5倍,這對於參照募集資金總額一定比例收取承銷費用的保薦人來説,好處不言而喻,根據向日葵上市公告書披露,發行募集資金總額8.57億元,直接衝減融資額的上市相關費用2569.25萬元,其中承銷費用1700萬元,募集資金凈額8.31億元。由此計算,承銷費對應融資額比例為1.98%,假定該比例不變,向日葵選擇在主板市場以30倍市盈率發行,則保薦人光大證券將少收取承銷費用1014.95萬元。

  但這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説卻有失公正,創業板上的“大塊頭”兼具高股本和高價格,成倍榨取證券市場資本資源,在原始股東和保薦人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高價發行的主要風險卻轉嫁給二級市場投資者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