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期待另一隻騰飛之翼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9日 0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程東升 楊願成 

  李嘉誠善於資本運作,善於從宏觀上去把握大勢,低買高賣,人棄我取。這種戰略上的成功,使其旗下的商業帝國發展成為了一個多元的跨國企業集團。

  人退我進,人棄我取,這是李嘉誠成為超人的訣竅之一。在別人失望的時候,“我要有信心,在別人特別幸福的時候,我稍微謹慎點”。低谷過後是高峰,在低潮期以低價入市,到高峰期再以高價脫手。李嘉誠抓住了香港的幾次歷史性恐慌的時機,大膽地低買高賣,攫取了超額利潤。這是李嘉誠積累財富屢戰屢勝的招數。在香港,市場人士往往把李嘉誠入市視為大市反彈的信號和標誌。

  過去幾十年,李嘉誠主要精力放到傳統産業上,締造了龐大的港口、地産、電信、石油開發、生物醫藥等産業,這些産業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重資産、大投入,回報週期較長。當然,李嘉誠也意識到了這點,因此斥鉅資投入TOM.com,並大規模進軍3G通信等新興産業,這種投資方向是對的,但是李嘉誠在傳統産業上的神話還沒有延續到這些新興産業上。

  其實,作為李嘉誠的龐大商業帝國來説,還有一個很值得突破的領域——風險投資或PE。

  李嘉誠這幾年雖然也涉足了一點風險投資,但規模非常小,還沒有成為公司的一大核心業務。目前已公開的投資只有關於Facebook、歐洲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Spotify等幾筆投資,而這些都是李嘉誠用其名下的慈善基金投資的。

  縱觀李嘉誠整個商業帝國架構,還沒有專門的機構設置,更沒有成立專屬的投資公司。從商業的角度看,李嘉誠的商業帝國缺失了一個類似于黑石的專業投資機構。因此,在互聯網産業裏,百度、阿裏巴巴等公司的成功,與李嘉誠沒有太多關係。當然,騰訊的成功有李嘉誠的部分功勞。但是,李嘉誠沒有將這種投資轉化為一種商業模式,更沒有將之上升為其商業帝國的戰略性産業。

  導致這種投資偏好的原因之一或許是李嘉誠的投資慣性,而過於關注傳統投資方式和傳統領域,也導致李嘉誠錯失了大量商機。

  最直接的例子是來自日本的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中國互聯網産業裏大手筆投資,短短10年已經收穫頗豐。而身在與中國內地一河之隔的香港、手握百億資本、與中國政界關係密切的李嘉誠,似乎對中國如火如荼的互聯網等新興産業視而不見。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孫正義身家曾經最高達700億美元,一度接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而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增值速度遠慢于孫正義。當然,單純的財富多寡不能説明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説明李嘉誠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説,過去10年中國內地互聯網經濟等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李嘉誠尚沒有把握好,沒有做好準備的話,那麼,未來李嘉誠再也不能忽視了。李超人應該儘快成立一家專業的投資公司,招募一批全球投資精英,發掘、培育新興項目,為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增加另一隻騰飛之翼。

  當然,這也不純粹是商業行為,李嘉誠先生一貫主張回報中國內地、回報社會,在中國內地創業熱情高漲,但很多創業者難以得到必要的資金協助,導致很多有潛力的項目夭折的背景下,李嘉誠先生拿出專項資金,支持中國內地的創業者,尤其是一些需要天使投資的創業者,也是回報社會、為祖國做貢獻的一大善舉。

  或許,在李嘉誠的接班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個面孔的李氏帝國。屆時,李嘉誠的成功將不再單單是其個人的成功,而是一大批由李嘉誠家族支持的年輕的創業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