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微車開路 北汽自主謀求三年內盈利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2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高薇 北京報道

  3月29日,北汽自主的微車品牌“威旺”正式發佈,其首款産品威旺306也同時亮相。“按照規劃,北京汽車到‘十二五’末期要達到10%的市場份額,而微車的發佈,將充分起到完善北汽自主品牌體系的作用。”北汽股份副總裁董海洋表示。

  董海洋同時透露,除去微車品牌,北汽的轎車品牌也正在醞釀之中,並有望于4月份發佈。此後,北汽自主將形成雙品牌作戰的局面,共同促進北汽“保五望四”目標的達成。

  只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微車曾在2009年和2010年風光無限,但隨著汽車下鄉等優惠政策的退出,微車市場的增速已經放緩。況且“先行者”長安、東風、上汽通用五菱等群雄早就在微車領域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後來者”北汽想要分得一杯羹,就註定會面臨一場艱難的挑戰和考驗。

  紅海廝殺

  眾所週知,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微車一直都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這其中,上汽憑藉上海通用五菱的微車銷量,已多年穩居銷量第一的寶座,而長安汽車也正是憑藉其在微車上的優勢一舉躍居北汽之上,榮升為第四大汽車集團。顯然,北汽要想穩固其現有地位,併發起與長安爭奪第四的排名戰,微車便成了不得不做的重要武器。

  不過,微車市場雖然進入門檻很低,但是其市場集中度也是最高的,因此競爭也頗為慘烈。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長安、五菱、東風小康已佔據了微車市場91%的份額。而隨著“購置稅減半”及“汽車下鄉”等政策的退出,微車市場也呈現出了下滑態勢。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2月交叉型乘用車(即微車)僅銷售46.19萬輛,同比下降3.09%。

  這樣的形勢對於微車新人北汽來説,可謂挑戰頗大。“為此,北汽也將在産品、基地、人才和渠道四個領域發力,把微車作為獨立的業務單位,舉集團全力來做。”董海洋表示。

  據悉,北汽微車的營銷策略是從單個區域市場入手,以株洲和成都作為其第一階段的重點市場。隨後再開拓山東、河南、河北等區域。而在産品銷售網絡佈局上,北汽微客也會和其轎車産品分網銷售,獨立開發一套不斷下沉的微車渠道。

  “今年,北汽微車的銷量目標是5萬至6萬,未來2至3年內,我們將爭取實現20萬輛的微車年産量。”董海洋稱。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自主品牌起步時間較晚,北汽在其自主品牌的打造和宣傳上一直堅持高端路線,以實現對其他汽車集團的彎道超車。而此番選擇從微車入手,卻有了拉低其品牌形象之嫌。為此,北汽也採用了構建雙品牌經營的方式以規避這種風險,將微車和轎車完全區分開來。“以薩博為原型的轎車也正在醞釀一個全新的品牌體系,有望于近期發佈。”董海洋表示。

  求解盈利

  在業內人士看來,微車品牌的發佈是北汽自主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它讓北汽自主品牌的發展從原來的戰略規劃階段發展到了戰術執行階段。而在“威旺”品牌發佈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則雄心勃勃地表示,到“十二五”末期北汽自主品牌將挑戰百萬銷量。

  “到2015年,北汽要成為年銷400萬輛整車、銷售收入4000億元,利潤超過400億的汽車企業集團。其中,400萬的銷量中,北汽福田約150萬輛,北京現代約130萬輛,北京奔馳約30萬輛,剩下的全是自主品牌。”徐和誼説。

  這是一個頗為“激進”的目標,卻也映射出了北汽內心的急迫。因為目前,一汽奔騰、上汽榮威和東風風神已經開始在市場上廝殺混戰,廣汽傳祺也完成了其從無到有的首演,主品牌建設正在成為北汽躋身第一陣營的一塊短板。

  “因此,為了推動自主品牌儘快上市,我們已經投入了幾十億的真金白銀。”北汽集團總會計師馬傳騏表示,“不僅如此,北汽還從預算管理、資金管理、內控管理、核算管理、人員管理等五方面對集團財務體系進行改造和調整,以便為自主品牌的發展奠定基礎。”

  據馬傳騏介紹,目前北汽在微車項目上的研發投入僅1億至2億,土地成本基本靠地方政府支持,生産線的搭建等也有銀行貸款的支持,因此北汽微車屬於典型的“小投入快産出”。而在未來轎車品牌的運營中,北汽也正在謀劃與韓國現代和德國戴姆勒成立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為北汽旗下的産品提供汽車金融服務,以便促進自主轎車的銷售。

  “我們預計,北汽自主品牌將在3年內取得盈利。”馬傳騏説。

  不過,儘管北汽內部對其自主品牌的未來已規劃好了一套完整的盈利體系,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北京牌”幾乎沒有市場基礎,新産品面世後也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其中,合資企業的低價産品和合資公司的自主品牌,將對北汽未來的自主品牌構成最大的威脅。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此前北汽與現代、奔馳的合作提升了北汽的銷量,增加了利潤,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對北汽的品牌産生溢價,因此北汽的自主品牌還只是一個臨界點,能不能做好還是個未知數。”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