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青:建設“中三角經濟區”給力中部崛起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UBN記者 孫先鋒 北京報道

  “36000元的人均生産總值,這是中部地區2015年將要實現的。”湖北統計局副局長、知名學者葉青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中國聯合商報》採訪時如是説。

  事實上,自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以來,中部各省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在所謂“金磚四省”中,湖南、湖北佔有兩席(還有內蒙、陜西)。

  按照發展目標,到了2015年,中部地區要實現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6000元,城鎮化率達到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000萬元和82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接近100%等。到2020年,中部地區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

  “中部六省地域遼闊,無形中形成幾個發展區域,比如皖江經濟帶、中原經濟區、長江中游經濟區等。其中長江中游經濟區可以包括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也可以稱為‘中三角經濟區’,在今年審議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有體現。”葉青介紹説。

  從各項條件來看,葉青認為,儘快構築南昌——武漢——長沙大都市圈、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中三角”是一個重要的選擇。“中三角”最早于2004年被湖北學者提出,2005年國家明確提出以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要儘快建立長江中游的城市群,尤其是江西的學者提得最多,認為江西、湖北、湖南這三個位於長江中游的決策者應該抓住中部崛起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儘快啟動以南昌——武漢——長沙為核心的“中三角”大都市圈。

  “贛、鄂、湘應儘早構建自己的經濟區域,相互協作,互通有無,充當起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角地位刻不容緩。”葉青表示,中部地區必須加快實施城市化戰略,積極培育若干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儘快成為中部地區崛起及經濟增長的支撐點和增長點。”

  眾所週知,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而南昌、武漢、長沙經濟互補性強。他們都處在我國中部,分別是三省的省會,地域臨近,南昌、萍鄉、株洲、長沙地區、岳陽、武漢、九江等長江中游地區也都是正在成長的都市連綿區,構築南昌——武漢——長沙大都市圈已呼之欲出。在葉青看來,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以南昌、武漢、長沙三個已經形成的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浙贛線、長江中游交通走廊為主軸,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加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強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其在全國的作用,促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點和國家規劃的重點地區,逐步把都市圈建成具有國際性功能、跨省域影響力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地區,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將“中三角”打造成我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

  其次,中三角的經濟發展目標具有同質性,都是國家級的兩型社會試驗區、生態經濟區,都涉及到水環境問題,都是研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持水質的問題。第三,三省的經濟發展,都具有良好的條件,合作則可以共贏,從長三角、京津冀、東北、西三角的發展過程來看,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第四,是為了放大中部的經濟總量,避免中部被邊緣化和中部各經濟區之間經濟聯絡的弱化。隨著昌九城際鐵路通車、“杭南長”高鐵即將運營和武廣高鐵的通車,未來幾年,武漢、長沙和南昌3個中心城市之間形成“一個半小時同城圈”將不是夢。而由這幾個城市所引領的武漢城市圈、鄱陽湖城市圈、長株潭城市圈之間的聯絡將更為緊密,最終將形成一個緊密型的充滿活力的經濟區。第五,三市的區域功能有待於提高。南昌緊鄰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三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長沙是一座以文化産業為核心的商務服務中心城市。武漢則九省通衢,科教實力強大,傳統工業與高新技術産業並舉。

  “‘中三角’如果形成,中部崛起必將加速。”葉青如是説。

  不過,在中部規劃的基礎上,葉青建議再制定“中三角”經濟區發展規劃。包括生態保護、環境友好、産業合作、社會民生等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大城市圈之間的行政分割,在省與省的交界處適當增加項目安排。一般來説,兩省交界處經濟發展比較薄弱,比如,在湖北的赤壁與湖南的臨湘。

  同時,在中部崛起辦公室的領導下,設立“中三角經濟區辦公室”,制定相應的鼓勵發展的政策,在土地、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扶持。

  除此之外,設立“沿海産業轉移示範區”。三省、中三角與三大經濟區已經形成密切的聯絡,在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的産業轉移中具有很好的條件,葉青還建議仿傚皖江經濟帶沿海産業轉移示範區,在中三角設立若干個産業轉移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