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1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財經》雜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
□ 王翔
繼突尼斯、埃及之後,利比亞局勢日益失控,全球油價也隨之“發燒”。3月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原油期貨自2008年9月以來首次破百。3月19日、美、法、英等多國部隊開始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後,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應聲上漲。作為非洲第一大儲油國和第四大石油生産國的利比亞,歷來是歐洲的重要能源供應地。法國道達爾、英國皇家殼牌等8家歐洲石油公司佔據利比亞原油總産量的72%,政治動蕩引發的停産減産直接影響了歐洲石油供應。據巴克萊資本公司估計,利比亞石油日産量的六成將受到衝擊,其餘産能也面臨嚴重的不確定性。
利比亞亂局會否引發新一輪“石油危機”?以筆者淺見,至少目前還不會。
第一,戰爭打響,利空出盡。利比亞戰爭前期,國際油價已經從80多美元/桶漲到100多美元/桶,提前消化了利比亞局勢的利空消息。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國際油價經歷了約4個月暴漲;但戰爭爆發後,市場普遍認為戰爭將很快結束,國際油價跌至25美元/ 桶後才逐漸企穩,回到了暴漲前的水平。
第二,其他石油輸出國將增産補缺。就石油産量而言,利比亞只佔全球的2%,即便是損失50%的産量,也只佔全球的1%。而利比亞因動亂減少原油出口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其他成員國特別是沙特迅速增産,以補充全球原油供應。目前,以沙特為主要支撐的OPEC剩餘産能仍處於較高水平,具備很強的市場調節能力。國際能源署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比約爾形象地表示,“沙特阿拉伯做出了一個漂亮的舉動,再次向世界證明關鍵時刻他們能夠扮演石油界的‘央行行長’。”
第三,石油安全保障體系將發揮“穩定錨”作用。經過數次石油危機的衝擊後,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建立了石油安全保障體系,僅IEA就擁有約16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滿足其成員145天的進口需求,將大大降低市場對於供應短缺的擔憂。
不過,跳出利比亞局勢看全球,此次中東、北非亂局波及的國家已超過10個,其中包括巴林、約旦、伊朗、阿曼、阿爾及利亞、沙特等重要石油出産國。中東、北非地區也出現進一步動蕩的可能性,將對原油市場形成持續的炒作動力。新的危機——甚至僅僅是對新的危機的恐懼——仍有可能將油價推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