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嚴準入嚴監管乳業才有未來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梁鳳鳴

  對國內大大小小的乳製品企業來説,懸在頭上半年之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終還是落了下來。按照去年9月國務院的部署,全國乳企生産許可重新審核,而截至3月31日這個審核大限,全國1176家乳企中,有426家未通過審核。被淘汰企業比例高達45%,大大超出此前的預計。

  近一半乳企被淘汰,充分説明了乳製品行業內存在著亂象。兩年多前的“三鹿”事件重創國內乳製品行業,使全行業跌落谷底。現在看來,“三鹿”事件其實不過是整個行業極度混亂的一個集中爆發點。一個行業充斥著如此眾多連生産許可條件都不具備的企業,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乳製品屬於食品範疇,市場準入制度按理説應該十分嚴格。但在“三鹿”踩下“急剎車”前,國內乳製品行業超速發展,一些地方見有利可圖,便放鬆了原本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致使不少並不具備生産許可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造成整個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直至釀成慘痛的“三鹿”事件。這次將近乎一半的不合格企業清理出去,充分説明政府汲取了“三鹿”事件的教訓,下了大決心重新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整頓乳製品行業。這讓人看到了中國乳製品行業重生的曙光。

  乳製品是個大市場,聚集了上千家的企業。企業數量多,大家還都要有飯吃,看似行業內競爭激烈,但長期以來這種競爭其實一直是諸如原料爭奪這樣低水平的競爭,除了加劇行業內的混亂外,對整個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並沒有促進和提高。因此,當一個“三鹿”事件出現後,就好像推倒了一副多米諾骨牌,如此之大的一個行業瞬間便由盛轉衰,將偌大的一個市場拱手讓給洋品牌。這説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行業再以數量規模來支撐發展已經是不現實的了,必須要向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方向轉變。淘汰掉近一半的乳企,實質上也是政府對這種轉變的一種引導。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先後解決了吃得飽和吃得好的問題,但吃得放心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從近年來乳製品行業和肉類加工行業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食品安全問題要得到大的改觀,重在制度的建立和落實。換句話説,監管制度、措施落實不到位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以乳製品行業為例,如果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日常各項監管措施及時到位、不留死角和漏洞,出現問題有可以追溯責任的制度,那麼影響惡劣的“三鹿”事件是應該可以避免的。

  淘汰近半的企業,乳製品業斷尾求生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必須切實加強後續的監管工作。比如,要對通過重新審核的企業加強監督管理,確保産品質量;對未通過審核的企業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依法嚴厲查處無證生産行為,等等。這些後續的監管工作落實了,乳製品行業的重生才可能有一個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