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歐洲加息使美聯儲站在全球對立面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分析認為,美聯儲的“按兵不動”不僅不利於自身復蘇,更可能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為抗通脹所做的努力“付之東流”

    歐洲央行7日一如市場預期收緊貨幣政策,將指標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25%,以對抗歐元區物價上漲壓力。這也是歐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來首次升息,同時也是40年來歐洲央行首次搶先美聯儲升息。

    不過,分析人士提出質疑,歐洲央行這種率先加息或許並不明智,這將大大提高其外圍國家的債務融資成本;而美聯儲的“按兵不動”不僅從長期來看不利於自身的經濟復蘇,更可能使得新興市場國家為抗通脹所做的努力“付之東流”,為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

    效果 歐洲央行加息不利外圍國家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表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將維持高油價,必須避免第二輪物價及薪資上漲效應,貨幣增長量正在逐步加速,通脹前景傾向於上行。但他同時表示,歐洲央行並未決定是否就此開啟加息週期,這樣的態度令歐元受挫。

    儘管特裏謝一再表示,該行將不會連續地加息,但是市場人士以及投資者似乎並不認同,他們認為本次升息可能是歐元區利率正常化的開始。特裏謝在3月3日首次暗示將於4月升息時稱,歐洲央行當然不會在此後實施一系列的升息舉措。但是歐元隔夜拆借利率數據則顯示,投資者預計,歐洲央行將在年底以前上調利率2次以上,至1.75%的水平。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預計,如果歐洲央行在4月加息,就意味著會連續加息。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本次歐洲央行的加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指出,這或許是個錯誤的決定。“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提升將大大提高某些歐洲國家繼續融資的成本。”趙慶明説。實際上,從債券市場來看,一旦加息週期的預期形成,勢必會拉升歐洲整體債券收益率水平,這就會給歐洲債務危機泥潭中的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帶來較大的債券到期支付壓力,加大其政府財政赤字的憂慮,令歐洲債務危機惡化。在過去的3月中,國際評級機構已經再次下調了歐盟一些國家的信用評級:穆迪以希臘財政整頓措施不足、可能面臨債務重組風險為由,把希臘主權債務評級下調3個等級,由B1降至Ba1;而在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辭職後,標準普爾繼將葡萄牙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至“BBB”後,再將其主權信用評級由“BBB”下調至“BBB-”,僅高於“垃圾級”。

    法新社分析還指出,利率上調可能迅速打擊歐元區南部國家經濟,例如接受利率抵押貸款的房主可能壓力陡增,歐元升值或將威脅出口收入。英國馬基特經濟研究公司的報告指出,歐元區雖然失業率下降,但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樣下降,法國和德國以外的歐元區經濟體“疲弱跡象依舊明顯”。

    當天,英國央行做出了市場預期中的利率決策,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低位。日本央行當日也宣佈,繼續維持去年10月起實施的零利率政策,同時決定對地震災區金融機構提供1萬億日元(約合117億美元)特別融資。

    “而對於歐洲央行想解決的通脹問題,此次加息未必能解決。美國按兵不動,而地緣政治因素引發的石油價格上漲肯定不是加息所能控制的。”趙慶明指出。

    對比 美聯儲低利率長期不利己

    歐洲央行宣佈加息,意味著美聯儲將正式站在了全球央行的對立面。業內人士指出,此番歐洲央行加息而美聯儲不動,部分是因為二者的使命不同,歐洲央行的唯一使命就是穩定物價,並且還為此設定了2%的通脹目標,而美聯儲是有穩定物價和推動就業兩重使命的,後者在決定貨幣政策時就多了一層顧慮。

    “歐美加息步調的不一致是正常的。歐洲的通脹壓力要大於美國,尤其是作為歐盟區經濟核心的德國,其反通脹的決心非常強烈。而反觀美國,儘管目前的失業率下降至8.8%的水平,但其失業率仍處在較高位,這樣的失業率的壓力使得其不敢貿然採取退出的貨幣政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表面上來看,這種“對立”對美國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會繼續貶值,弱勢美元很符合美國當前的利益,既可以減少債務,又可以配合定量寬鬆政策刺激美國經濟,美國政府可以乘機拉動製造業復蘇,改善國內失業率難題,最終讓經濟走上可持續復蘇道路。據美聯儲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已下跌3%,較十年前下跌24%;不過,過去美元曾出現過更為劇烈的下跌,其中包括發生在2008年7月份和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兩輪下跌。

    不過,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這種對立不僅不利於其他正在採取緊縮措施的央行實現預定目標,而且也會給美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復蘇製造障礙。

    已有分析指出了這種對立的嚴重性:如果美聯儲不放棄寬鬆政策,全球都將被迫接受輸入性通脹,這也就是逼迫全球進入加息週期。大量的流動性會繼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由此帶來各國通脹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屆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可能很難再發出“美國通脹率升高只是暫時性的”講話。據調查,眼下美國消費者的通脹預期與美聯儲也已存在明顯分歧,尤其是3月份的通脹預期已經高達5%。

    而且,美聯儲希望借低利率維持弱勢美元的小算盤未來可能也會落空。一方面,歐元區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三大評級機構對於歐元區的攻擊更是一刻不停,但歐盟官員依然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關於歐債危機長期解決方案方面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甚少。而且,市場已經消化了歐洲央行將累計升息75基點的預期,意味著歐元繼續上升的空間很小。另一方面,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尤其是就業市場不斷轉好,這令美聯儲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難度增加。雖然美聯儲一直説美國的通脹問題並不嚴重,但它可能已開始看到了通脹苗頭。分析認為,基於以上因素,美元匯率可能很容易就能轉而上揚。

    還有專家指出,當前歐美貨幣政策出現了差異,這可能會使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的信譽度再次大打折扣。金融危機已經暴露了美國在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上自私的一面,如果美國在債務壓力下繼續放任美元貶值,這場信譽戰最終將以美元霸權體系崩潰為代價。從這一角度看,美聯儲可能在年底不得不進入加息通道。美國克利夫蘭聯儲主席皮納爾托7日也表示,美聯儲最終還是將開始退出寬鬆政策,具體措施包括上調短期利率、回籠銀行系統資金以及讓資産規模回到“更正常的水平”。

    影響 新興經濟體加息效果受影響

    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都進入了貨幣緊縮的週期。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四次上調利率,九次上調準備金率;印度基準利率一年來第八次提高,至6.75%的水平,上年度還在降息的俄羅斯央行2月份也加入加息大軍。越南央行4月1日亦宣佈,上調該行兩個關鍵利率——再融資利率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至13%,這是該行在一個月內第二次上調關鍵利率。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美國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與當前新興市場國家進一步向常態回歸的貨幣政策是矛盾的。該政策或將抵消這些國家的加息效應,導致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預期效果無法充分發揮。

    中國農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何志成撰文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抗通脹必須各國聯合行動才能奏效。目前只有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歐洲央行等少數發達國家的央行在採取抗通脹措施,美聯儲不動,日本央行不動,流動性氾濫的兩大“水龍頭”沒有關住,甚至有加大動向,想完全扭轉全球通脹的上行趨勢很難。

    孫華妤也指出,目前全球通脹的一個重要源頭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漲價,美聯儲加息或提振美元而對石油價格上漲有抑製作用,但是美聯儲目前沒有這麼做,而弱勢美元造成的流動性氾濫仍將持續。

    香港《經濟日報》近日發表社評稱,國際商品大宗價格之所以在過去大半年不斷被熱炒,是因為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後“猛印鈔票”救市,以致全球資金氾濫,從而驅動了商品價格飛漲。而其中,“印鈔”力度最大的又是美國,所以,如果沒有美國和日本的配合,而單憑歐洲加息來收緊銀根,恐怕商品價格難以被壓下來,全球通脹情況還會像以前一樣。美國、歐洲和日本是目前全球高通脹的禍源之一,他們應該負責任地聯手遏制商品價格上漲,以緩和全球通脹,而非現在各自為政,不僅不利於別人也不利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