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姜赟:保障房怎樣才能吸引社會資本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姜 赟

  棚改是難事,資金缺口大,矛盾糾紛多,但是鶴壁不僅把難事辦成了好事,還實現了百萬平方米無糾紛。怎麼做到的?

  稍作梳理,不難發現,鶴壁通過以商招商、捆綁開發的方式,引來社會資本,彌補了開發資金缺口。資金缺口補上了,拆遷補償自然到位,老百姓就樂意配合,糾紛阻力自然少了。要説經驗,關鍵在於妙招引進社會投資,創新解決資金問題。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全國開建的最大公租房項目——山東青島市辛安公共租賃房日前開工,其中,社會投資佔到3/4。

  兩個案例都説明:參建保障房,社會資本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當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分解到各個地方後,當龐大的資金缺口、不清晰的融資模式正折磨著地方政府和銀行時,社會資本這一有待挖潛的力量,更顯得不可或缺。

  保障房建設,特別是公租房,項目回報相對較小、週期還長,怎麼能吸引到社會資本呢?

  要求人家都別圖賺錢,全來做慈善,這不現實。關鍵要看政府能不能設計出有效的激勵機制。

  拿棚戶區改造來説,棚戶區可以分為土地開發價值高的區塊和開發價值低的區塊。對於土地價值高的棚戶區改造,靠市場調節自然就能形成激勵。現有探索的模式主要是棚戶區改造+商業配套物業租售(或商品房開發)。若開發企業與政府合理規劃,整合土地資源,不僅能夠安置好原棚戶區居民,還能夠留出許多土地進行商業開發。由於區塊土地商業價值高,所建商業配套物業的租售或者商品房開發,能夠帶來可觀的收入,開發商自然有積極性。

  但對於土地價值低的棚戶區改造來説,激勵手段就必須依靠政府創新補償機制了。由於盤整出來的土地商業開發價值不高,那就需要政府在其他方面“讓利”。比如,土地出讓金優惠或者賦予拿地優先權、稅費減免或者房産稅補償、便利企業融資或者放開融資渠道、扶持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等等。實際上,對於開發企業來説,需求往往有二:一是有利可圖,二是加快資金週轉。地方政府只要針對企業需求,對症下藥,不難吸引到社會資本參建保障房。

  企業總是要賺錢的,這是市場的法則。如何運用好市場的手段,使企業獲利和百姓受益實現雙贏,這考驗政府的智慧。不光保障房,許多社會事業的建設,都可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