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袁蓉君
本報訊 記者袁蓉君報道系統流動性風險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核心風險之一。在4月6日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的一個章節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點論述了進一步開發宏觀審慎技術來測量並減輕系統流動性風險的原因,並初步探討了相關做法。
報告建議採取以下三種方法來測量系統流動性風險,並提出了一些用以減輕該風險的宏觀審慎工具。這三種方法是:基於市場的系統流動性風險指數,可用以反映壓力時期出現的利差擴大情況;經系統性風險調整的流動性模型,將金融資産負債表和市場數據結合在一起,用具有前瞻性並以風險為基礎的方式測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宏觀壓力測試模型,通過確定一組機構在多大程度上接近資不抵債從而無法為自身融資的境況,來測量不利的宏觀經濟或金融環境對該組機構流動性風險的影響。
報告還強調了應對系統流動性風險的監管途徑。具體方式包括:採取措施使融資市場更有效運行,為此需加強融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做法包括將回購協議之下的抵押品在中央對手方處登記;要加大對那些助長系統流動性風險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督和監管力度,它們加大系統流動性風險的途徑包括所謂的“影子銀行”,即那些從事銀行類活動但所受監管卻不如銀行業監管嚴格的機構,如對衝基金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加強國際合作,更多地披露有關融資市場以及資産和負債期限的金融信息,從而能夠充分評估金融體系中積累的流動性風險;對多種宏觀審慎工具的總體成本效益進行更好的評估,如通過徵收稅費或額外資本金來控制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系統性清償力風險,也可有助於降低系統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