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安踏們的隱憂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0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陳曉平

  如果僅僅從財務指標的角度,安踏(2020.HK)在2010年幾乎全面超越了李寧(2331.HK)。除了74.1億元的營業收入遜於李寧的94.8億外,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安踏15.5億,同比增長24%,李寧11.1億,增長17.4%;經營溢利率,安踏23.4%,李寧為16.3%;在衡量運營效率的指標方面——平均存貨週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和平均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安踏分別為36、19、36,而李寧則為52、52、71。

  更大的差距體現在市值,截至4月7日,安踏市值高達300億港幣,而李寧不足150億港幣,投資者“用腳投票”給出的估值——1個安踏等於2個李寧。

  仿佛是兩者近況的直接映射,安踏2010年年報對來年躊躇滿志,李寧則謹慎許多。安踏表示將繼續擴大分銷網絡——過去五年,開店是內地運動品牌成長的最強有力引擎之一,2011年,安踏品牌店將達到8200家,運動生活系列店1000家,兒童系列店500家,FILA專賣店300家,四種業態加總剛好將達到“萬店”規模,分別較2010年增長651家、251家、117家和約100家。

  李寧公司的擴張計劃則亦小心翼翼,公司高管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年內預計新增400家店,總店舖數量達到8300家,增長約5%,並在年報中解釋了變化的原因,“集團認為以往過分依賴開店的橫向擴張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必須要轉變為以注重零售效率為主的垂直增長模式,從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2010年,李寧加速改革了分銷體系,包括對低效率分銷商進行整合、接收部分經銷商店舖、改善店舖結構、增加給經銷商的折扣率等等。

  兩家公司在定位、細分人群、品牌策略、商業模式等方面不盡相同,外界亦普遍將李寧現在的困境歸結為其自身的策略失誤,然而,我們仍然認為,李寧現實的困難一樣是安踏們的隱憂,內地運動服飾品牌或將揮別“開店紅利”的時代。

  以高歌猛進的安踏為例,2010年全年,安踏賣出的鞋類數量增長了10.9%,服裝增長了27.1%,而其總店舖面積872000平方米,增速為23.5%,假設增加的店舖格局沒有明顯變化,那麼,安踏專賣店每平米售出服裝的數量略有增長,而售出鞋類的數量則下降了。

  2010年安踏銷售額增長了26.1%,扣除店舖增加的面積和提價因素後(鞋類平均售價提高4%,服裝則提高8.8%),坪效的增長應該不算顯著。即便考慮到新增店舖的表現會稍遜一籌以致拉低整體的坪效表現,大致扔可推斷,安踏可比店舖的銷售增長會比較有限。該數據在年報中沒有找到,只有相關的季度數據顯示,同店舖同比取得高單位數增長。

  然而,同期店舖的經營成本則在大幅增長。據公開報道,匹克體育(1968.HK)CEO許志華(微博)坦言,零售店舖盈利能力在下降,以店舖租金為例,近些年來續租租金平均漲價達30%至50%,遠超銷售增長速度,“以前可能一間店賺10萬,現在兩間店賺15萬。”以至於匹克體育會按照一定比例,對於租金高於60萬的零售店進行補貼。

  單店的盈利能力在削弱,競爭則在持續強化。未來數年,業界普遍預期,運動服裝市場仍然能維持年均10%-15%左右的增長,可是,各大內資品牌仍然“動物兇猛”,不減擴張勢頭,比如特步(1368.HK)2011年計劃在內地增設約800-1000家店舖;匹克新開店數目則設定為800家,雖然較2010年1000家略有減少,但會加大90平方米以上大店的比例;截至2011年6月30日,361度(1361.HK)一樣有望一年內開設600-800家新門店。

  運營成本提升、內部競爭加劇,加之生産成本普遍上升,內地體育運動品牌的直接應對策略,就是提價或者提高給供應商的折扣率。以2011年第三季度李寧産品訂貨會為例,按零售品牌價計算,訂單金額年下降超過8%,按照批發價跌幅約為14%——零售品牌價和批發價的價差在拉大,平均零售價則上升了大約10%。這些舉措,最終都會直接推動終端價格的上漲。

  可是,內資品牌的號召力尚不如耐克和阿迪達斯這類一線國際品牌,而恰恰就是這些品牌正在加緊對於內地次級市場的滲透。以阿迪達斯為例,其戰略目標為2015年收入將較2010年增長45%-50%,需要實現高單位數(high-single-digit currency-neutral)的年銷售增長,大中華地區則是三大增長引擎之一。阿迪達斯2010年報中,明確表示將趁著一些競爭對手的能力弱化的時候,在中國加緊銷售網絡的擴張,延伸在低等級市場的勢力存在,這種一線品牌的向下滲透,又恰恰能迎合目標區域“消費升級”的趨勢。

  可採集到的數據顯示,目前內資運動品牌同店銷售增長普遍為高單位數甚至超過10%,然而持續性仍有待檢驗。不妨回溯一下,李寧渠道變革前一年的成績:2009年在中國零售店舖達到7429家,年內凈增加1004家,總計增長16.1%,同期銷售收入增長25.4%,其擴張表現大體中規中矩。如今,李寧選擇了主動轉型,而渠道改革、品牌重塑等未必不是明天安踏們需要直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