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房價喊跌不易叫漲輕鬆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22: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財經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沈洪溥

  一週來,曾因在年初即受到所謂“史上最嚴厲調控”而短期淡出人們視線的房地産業又成眾矢之的。一方面,股市中的房地産股齊刷刷地快速反彈,一週左右房地産指數上漲超過10%;另一方面,綜合各地已公佈的房價控制目標看,除了北京市小心翼翼地提出“穩中有降”以外,其他各省市多數是將當地的房價漲幅與GDP和居民收入綁定,含糊其辭者有之,以10%為參照基準的也有之。即便是北京,對到底房價要降多少,也是語焉不詳。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房地産市場博弈演繹得淋漓盡致。

  其中的核心問題早已路人盡知。中央政府需要控制房價保障民生,但地方政府需要房價上漲保證財政收入,確保地方經濟建設,因而缺乏足夠的激勵主動降低地價與房價。

  或有人又會説,如此這般,將財權、事權重新進行一番分配,便可讓根本難題迎刃而解了吧。可惜的是,財稅改革的難度一直被論客們刻意低估。其核心矛盾並不在於要劃出多大比例給地方政府以滿足其事權擴大的需要,而在於地方政府是否真的存在事權的擴大,以及分權是否能夠對公眾福祉形成帕累托改進。眾所週知的是,與中央機構精簡人員、機構整編的趨勢相反,地方政府的機構、人員在近些年來一直在不斷膨脹。從中央政府多劃出的財權一旦不能投入對應的事權,則可能使得中央政府成為最後的社會責任埋單者。這種背景下,財稅體制改革無疑面臨諸多難題。真指望倚靠儘快推進財權、事權改革,促動地方政府調控樓市積極性,顯然遠水不解近渴。

  地方政府並無動力對樓價喊“跌”,強求其做口不應心的事情也對現實矛盾缺乏助益。客觀上,那些將樓價調控目標定為10%的做法,和強烈看多並無根本區別——眾所週知,“十二五”對GDP的規劃增速不過7%,既然某地樓價漲幅能達10%,豈非仍是投資亮點?由是觀之,我國的樓市調控要達成目的,還需要再行加碼,務須觸及深層矛盾,否則前景難測。

  儘管讓地方政府對房價叫聲“跌”大為不易,但對日化、食品的廠商而言,卻在積極地放風揚言將進行普遍調價。先是聯合利華、寶潔、納愛斯、立白等日化用品生産企業宣佈將對大部分日化産品將提價,平均漲幅在10%左右;之後是卡夫、康師傅宣佈對餅乾漲價15%左右。儘管康師傅調整方便麵價格的做法因為發改委的積極干預而暫緩實施,但一時間關於新一波漲價潮即將啟動的消息也是路人皆知。使得經歷搶鹽刺激後如驚弓之鳥的群眾,不由得集體投入搶購日化和食品的新運動當中。筆者倒是以為,日化、食品廠商的漲價理由值得注意,成本壓力之下,傳統産業廠商無路可走,漲價是重要途徑。僅僅靠約談之類的辦法進行約束根本不夠,要真正化解不容小視的通脹壓力,還需要從貨幣途徑積極“節流”。年初的提高準備率,主要對衝了到期央票的部分“解禁”壓力,對遏制流動性擴張的作用仍比較有限。綜合來看,在上半年儘快加息一次或是可選項。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動劇烈,無論是日本核危機乃至中東系列事件都已經對國際匯率、大宗商品走勢造成了明顯影響,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影響都難以被淡化。原油、貴金屬的價格快速漲升或許僅是未來能源、資源、有色金屬中期新一輪上漲的開始,需要決策部門審慎評估,及時制定應對預案,對潛在的輸入型通脹風險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喊“跌”不易,叫“漲”輕鬆,誠然很有些刻薄的味道。但是,聯想起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所指出的問題,“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徵地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嚴重……”結合近期所謂北京“幼升小”價碼曝光、各種漲價頻繁出現、房價調控無法落實、野蠻拆遷時有所聞、雙匯“健美豬”事件等等,當感嘆中央政府的先見之明。現實如此複雜,“十二五”時期攻堅難度不容低估。

  習慣上,飯總要一口口吃,那麼面對這麼多問題,就先從房價、物價這兩個硬骨頭當中,選擇其一重點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