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任志強:控制目標變成漲價幅度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2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董映頡 青島報道

  房地産行業內有句玩笑話,“任志強(微博專欄)在哪,新聞的中心就在哪。”事實也確實如此,每次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人們對他的關注總是表現得很強烈。在今年的中國商業地産行業發展論壇2011年會上,已經表示要“退休”了的任志強又成為了被媒體圍追堵截的對象。

  “很多人都在擔心每一次房地産政策的變化,每一次政策出臺之後,所有的媒體朋友都告訴我,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政策,”任志強的發言依然帶有他一貫的火藥味,“然後所有的消費者都在希望房價下跌以後他們可以用最便宜的價格購買住房,從2003年到現在,他們每一次都失望了。反過來的結果,就是每一次調控之後,開發商的規模越來越大,萬科從一個小公司變成了一個一千億銷售額的公司。”

  任志強從政府的工作目標切入,分析了近期房地産調控可能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根據他的説法,政府不管如何調控,始終有幾個不變的目標。

  第一,“十二五”期間要保證7%的GDP的增長,今年要保證8%的GDP增長。第二,“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我們要安排45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今年要安排960萬人就業。第三,抑制通脹,今年提出4%的控制目標。

  同時,去年政府提出580萬套+22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目標之後,今年又提出1000萬套的建設目標,嚴格要求今年必須完成任務。“十二五”期間要提供36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這個目標也沒有變。最後,政府要抑制房價的決心沒變。

  任志強表示,“目前我看到大部分城市房價的目標在10%-13%,我一直擔心抑制的目標結果不是讓房價下去,而是讓房價上來,因為從城市過去的歷史看,很多的城市沒漲到過這麼高,以前可能只漲3%或者是5%,如果給了他們控制的目標是10%或者是15%,那麼可能控制的目標就是變成漲價的幅度,如果是這樣的話,結果一定是背道而馳的。”

  此外,任志強還表示,影響房地産市場的還有能源減排等其他的一些相關政策,都會對市場的預期引發一些變化,導致市場産生一些影響。結果就是,2月份公佈的今年已經審批的新開工項目的投資總額下降了23%,預示著今年的投資不是一個高增長的態勢,而是一個低增長的態勢或者是持續下降的態勢。

  不僅如此,按照任志強的説法,去年58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和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對地方財政産生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保障性住房佔用的土地比重在增加,商品房土地在減少,後期的商品房供應總量一定會出現下滑的趨勢,這是國內一些情況的變化。

  “在所有的調控過程中,對開發商來説,多次的調控已經讓他們學會了什麼時候該冬眠,什麼時候應該用什麼樣的政策應對市場、融資,”任志強強調,“所以調控比擴張更重要,一些有能力的人或者是好的公司,恰恰利用這樣的一個形勢發展,在低價的時候買地,在高價的時候賣房子,沒有一次因為調控政策讓好的企業死掉,卻讓好的企業取得了好的發展。”

  根據任志強觀察,一些資金向非限購城市轉移,比如説北京限購了之後,資金就流向了廊坊等地,因此很多二三線城市價格是下調的,三四線城市價格反而是上漲的,上漲幅度最快的可能超過20%,就是因為這種帶動效應而産生了房地産的資金和消費者的資金共同向非限購城市轉移的特性。

  最後,任志強表示,目前市場上與房地産有關的信託基金數量已經非常巨大,但是平均價格已經由去年的10%-14%,漲到了今年的18%-24%。這個資産價格的産生(意味著開發商資金的緊張),會變相影響市場的進程,所以更多的企業反而專門申請有配建保障性住房的項目來確保銀行的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