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券商投行IPO業務比拼客戶二次開發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去年,349家企業成功進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IPO),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了一場資本盛宴。但是盛宴背後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無奈。高額的成本讓專注于IPO的部分大型投行表面風光,背後卻在嘆息;部分中小投行則憑藉地域優勢及存量客戶開發,表現更為搶眼。

  業界認為,券商如果僅專注于IPO項目,而不注重增發、並購、配股等項目的二次開發,其利潤率很難上去。

  大投行IPO利潤率偏低

  據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有十多名保薦代表人——這在行業內算中等規模,但維持其基本運營一年至少需要4000萬元~5000萬元費用。若將運營成本平攤到保薦代表人身上,每位保薦代表人要佔用成本400多萬元。這也是目前行業內的平均水平。

  按照上述每位保薦人400萬元的成本粗略計算利潤回報率,承銷收入排前30名的券商利潤率平均值約187%。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大型券商保薦代表人數量超過50人,承銷IPO家數較多,承銷凈收入也處於上等水平,但是其利潤率遠遠低於平均值,僅為70%~90%,甚至不及一些中小券商。與之相比,有些在再融資方面做得有聲有色的小型券商,利潤率則能達到280%。

  一位券商投行業務人士表示,IPO打品牌容易賺錢難,雖然其為券商帶來的收入高,但保薦代表人的成本也很高。因此,券商如果僅專注于IPO項目,而不注重增發、並購、配股等項目的二次開發,其利潤率很難上去。

  加大開發存量客戶力度

  目前,多家券商紛紛在思考投行業務全産業鏈的問題,即做全能投行,不僅幫助客戶實現上市,也在客戶的關鍵點上,如有再融資需求、並購需求時,給企業提供建議,並幫助尋找並購資産等。

  中信證券(600030)的投資銀行業務産業鏈正在形成。借助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産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和業務的逐步開展,中信證券的投行收入將不僅僅是承銷收入,還會有與投資銀行業務相關的投資收入,公司的盈利來源屆時將更加多樣化。

  同時,注重對存量客戶精耕細作的,不僅僅是部分大券商,中小型券商也已緊追而上。數據顯示,在去年全年增發家數前十名中,除了有海通、中信、平安、安信這樣的大投行,也包含了民生證券這樣的小投行。

  國海證券副總裁燕文波表示,今年投行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穩定已有客戶,開發再融資項目,真正發揮投行對企業的戰略顧問、財務顧問作用。對於國海證券而言,之前好幾個項目已經進入深度合作。其中有一個項目由於經營問題,生存難以為繼而淪為ST股,公司高管計劃賣殼。但是國海證券根據其資産狀況,提出先定向增發,再並購相關産業的建議。在一年的時間內,該公司完成了定向增發、並購資産,並成功摘帽。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投行也實現了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