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貨幣型理財産品利率緣何走高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0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桂浩明

  ⊙桂浩明

  不經意間,市場的實際利率已在相當程度上往上突破了。一年期存款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功能,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戰。

  經過去年以來的三次升息,現在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是3%。但時下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相當於活期利率)一般也就在2.5%以上,而銀行發行的期限為30天左右的理財産品,利率一般都在4%左右。如果是在月底發行的産品,利率通常還會更高, 7天期就達到甚至超過4%。換言之,理財産品利率的高低已不是依據存續期限長短,相反卻是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這個現象非常值得關注。這提示了多種信息。第一,它表明時下銀行資金比較緊缺。近段時間來,隨著負利率狀況日益嚴重,居民儲蓄意願明顯回落,一些大型商業銀行也經常出現居民儲蓄負增長,而且越是經濟發達地區,情況就越嚴重。在目前的業務體系中,銀行要借助國債等固定利率産品取得4%以上的年化收益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其發行的那些利率在4%以上的理財産品,很可能是以挂鉤貸款等方式來實現的。儘管這樣做在理論上存在風險,並且在發行相關理財産品時也作了相應提示。但大家都清楚,通過必要的結構設置,還是能有效防範並隔離風險的。因此,那些中短期理財産品,客觀上就成為商業銀行變相吸收存款的形式。可以説,但凡足夠頭寸,商業銀行一般不會犧牲自身利益來發行高息理財産品,而現在幾乎每家銀行都在這樣做且樂此不疲。那就只能有一種解釋:資金短缺。經常看到有人發表觀點,認為現在商業銀行資金很多,哪怕將準備金率提高到25%也沒有問題。情況真是這樣嗎?看看理財産品的利率就清楚了。

  其次,它也表明,儘管有關方面一直很忌諱談利率市場化問題,客觀上現在也只是對貸款利率實現了市場化,存款利率還是嚴加控制,並且時常會打擊“高息攬存”行為。前一階段剛有媒體報道將對某幾家商業銀行實行利率市場化試點,相關方面立馬予以否認。但是,這只是管住了存款利率,對於理財産品的利率,則鞭長莫及。反過來,這也説明,商業銀行實際上都在主動地嘗試利率市場化。有關部門試圖控制存款利率的向上浮動,是出於保護銀行利益的考慮。但這種頗有“父愛主義”的舉措,甚至連被保護對象也很反感。因為面對各種監管要求,如果沒有利率市場化的實踐,不去發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産品以彌補運行資金的不足,很可能連正常的運行都難以維持。

  最後,在分析商業銀行的業務時,很多人會提到,由於現在大量的存款表現為活期儲蓄,而央行出於各種考慮,對提高活期利率向來十分謹慎,去年以來三次加息,基準利率上升了75個基點,但活期利率只提高了一次,僅4個基點。所以,大家也就有了共識:每次升息都是事實上擴大了凈息差,對銀行股是有利的。但當居民存款減少,大量資金轉向理財産品的時候,這對銀行股又意味著什麼?數據顯示,中國80%以上的銀行儲蓄是由不到20%的儲戶掌握的,而現在擁有大量儲蓄的這些被稱之為“高凈值”客戶,正在銀行理財經理們的動員下購買理財産品。這種狀況,既表明銀行私人理財業務有其不小的發展空間,也説明了利率市場化已在推進,還説明商業銀行坐享高額息差的歷史正在結束。如果這已成為趨勢的話,那麼現在討論銀行股的長期估值是否還有必要?

  貨幣型理財産品利率的走高,反映了當前金融市場的一些實情。不管是監管者還是投資者,對此都應該有充分的解讀,而不該忽視。要知道,現在商業銀行一年發行的貨幣型理財産品的規模達好幾萬億元,儼然已成商業銀行籌資的主要途徑了。而這是否表明,現在已到了該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時機了呢?

  (作者係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