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1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能否就地取‘才’已成為當前各類資本進入的先決條件,青島、濰坊此前出現過因為無法提供相關人才需求而失去外企投資機會的教訓。加強企業實訓基地建設不但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還可有效緩解企業當前普遍面臨的用工荒問題。”在3月30日舉行的全省企業實訓基地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山東省職教辦主任張忠軍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面對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資源的短缺,企業實訓基地已成為眾多企業應對用工荒、人才荒的“利器”。
效應顯著
在當天的培訓班上,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李勇(專欄)翔,關於企業實訓基地的經驗介紹引起了許多企業的關注。“我們沒有用工壓力,今年春節過後,福田雷沃重工在7天內就從不同的院校招到了600人,這得益於我們長期實施的校企合作和企業實訓基地建設。”李勇翔告訴導報記者,福田雷沃重工目前與十幾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在企業實訓、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方面的投入超過200萬元。
“作為食品加工企業,我們這兩年深刻體會到用工荒之痛,下決心搞企業實訓基地,這次就是專程來取經的。”來自禹城的一家功能糖生産企業戰略發展部經理劉君告訴導報記者。
據張忠軍介紹,當缺人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對企業實訓基地的投入。“我省省級企業實訓基地從2009年開始認定,目前已完成3年計劃的84.5%,共認定了845個省級企業實訓基地。”據了解,這些實訓基地覆蓋了全省17市,100余個縣(市、區),90%的實訓基地年銷售收入都在1億元以上。其中,279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省重點企業242家,還有150余家産業集群骨幹企業。涵蓋了裝備製造、鋼鐵、汽車、化工、紡織、電子信息、能源等30個行業。
“2010年,全省確定了首批443家企業實訓基地,當年共接收實訓學生20余萬人,實現直接就業9萬餘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11月,首批實訓基地場地投入720萬平方米;設備投入60億元;實訓補貼等保障性投入13億元。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企業選拔培養人才創造了條件,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荒問題。”張忠軍表示,各地區重點在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和5億元以上的産業集群中建立了實訓基地,這些企業都是本地區的支柱企業或骨幹企業,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方面的效應顯著。
專業化發展
張忠軍告訴導報記者,近幾年,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院校與企業在人才供需方面出現了一定的錯位現象。市場要“包子”,高校給的是“蛋糕”,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錯位,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想要的人,另一方面是院校畢業生感嘆“就業難”,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招聘難”的現象依然嚴重。究其根源,除了學用脫節、供需脫節外,實踐能力不足是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育人方式,造成了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往往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更多的企業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工作能力,以此來降低企業用人和人力培訓成本。
據張忠軍介紹,山東省職教辦的“山東省企業與高校人才供需預測預警機制”階段性研究成果的數據顯示,我省大學生供應數量和結構與企業、産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通過對全省15個主要行業、200戶重點企業集團和18000戶各類企業及部分高校的調研預測顯示,企業需要工程技術類人才佔人才需求總數的89.65%,而院校畢業生工程技術類僅佔應屆畢業生的49.68%,差距竟達40%。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實訓基地的作用愈加凸顯。據了解,部分企業不僅與當地院校合作,接納當地學生實訓和就業,實現就地取“才”,更多地與省內外多家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供需關係,吸引大量外地人才到本地區就業,實現“異地取才”,為本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實訓基地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方位了解學生的機會,減少了用人的盲目性,可以縮短人才培養週期,節約人才培養和使用成本,為企業吸納、留用和儲備人才提供有效途徑。”張忠軍説。
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人才培養優勢的日益突顯,企業實訓基地也正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青島軟體園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部長郭曉丹告訴導報記者,其原屬於青島軟體園的企業實訓基地,現在已經成為專業的人才培養服務機構,經過培訓的人員可獲得進入青島軟體園內企業的資格。
李勇翔也透露,福田雷沃重工也在整合實訓基地資源。“希望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獲得進入相關領域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