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西安易俗社豪華包間喊出人參價 單間達8000元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1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既然可以有天價相聲、天價二人轉,為什麼就不可以有天價秦腔呢?”明天,百年劇場——西安易俗社在停演10餘年後將重裝開放。日前,該劇場公佈了重新開業的門票價格:普座380元/位,卡座3000元/間,豪華包間8000元/間。面對輿論的一片譁然,該劇場負責人表示:“我們就是要讓秦腔回歸高端消費市場,讓人們真正認知秦腔的價值,讓觀眾有種身份感。”

  豪華劇場 超高票價

  據悉,西安易俗社的票價是在考察了德雲社、劉老根大舞臺等知名劇場後敲定的,重裝後的易俗社劇場檔次絕對一流,8000元的包間只有兩個,配置全紅木傢具、高檔地毯。讓曾經風光、如今卻身陷困局的古老劇種秦腔重現當年的風采,主辦方狠打“天價牌”,可這真的就是秦腔的出路嗎?

  “秦腔是大眾的藝術,不是大款的藝術。”國家級秦腔項目代表傳承人、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友仙對易俗社劇場此次定價的前景並不看好,在他看來,這種價位與目前陜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將把絕大多數的戲迷拒之門外,從長遠看不太現實。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劇場,正在上演的大型秦腔現代劇《西京故事》票價最高60元,低的才二三十元,此外每天還向農民工贈送30張門票。在陜西渭南,從2007年11月起推出的“週末1元劇場”活動,至今已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觀眾,帶動了該市劇團業務的發展。趕天價時髦,還是堅持走大眾路線,古老的秦腔藝術正在復興發展的道路上徘徊。

  天價演出 屢見不鮮

  “劇場十幾年沒有演戲了,已經被很多人淡忘,我們想通過討論,讓人們知道這個地方。”劇場負責人承認,易俗社“天價門票”的推出也是希望引起社會關注。

  “天價門票”這幾年聽起來已不陌生。不過,當這幾個字屢屢和草根藝術聯絡在一起的時候,策劃者還是一次次如願得到了他們所期待的眼球效應。當年以十元票價在劇場説相聲的郭德綱,2006年推出“天價相聲”後,曾引起一片譁然。“天價相聲”捧紅的不僅是郭德綱,還有演出場地北京某飯店。比起企業每年投放的鉅額廣告費,“平安夜”晚宴加演出的形式,在掙了錢的同時還賺了吆喝。難怪2010年歲末,除了郭德綱,曹雲金、李菁、何雲偉等人也爭相舉辦票價數千元的新年相聲晚會。同屬草根藝術的二人轉,近幾年票價也坐上了火箭般一路上躥。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以8800元的“黃金大餐”書寫著草根藝術的貴族神話。不過有人質疑,這樣的“文化大餐”到底有幾人能吃得起?這些演出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市場畸形?

  公款消費 能走多遠

  無論秦腔還是相聲、二人轉,本來都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貼近百姓的曲藝表演藝術,它們的生命力正在於草根性或曰大眾化、平民化,也就是説要適應普通百姓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讓大多數觀眾“看得起”。而如今,它們正逐步除去身上的草根、大眾標簽,準備登堂入室。“盲目擴張狠掏觀眾錢袋,有可能導致生於民間而死於廟堂。”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憂慮。離開了普通公眾的支持,草根藝術能走多遠呢?

  有人在瀋陽做過調查,因為價格問題,85%的市民不進劇場看二人轉。購票者“多為用公款或企業經費,招待的是外地領導或客商”。如果單從營銷、賺錢的角度看,如此“劍走偏鋒”的小眾定位的確體現了商人的精明。但是,如果從文化傳承與推廣的角度,拋開大眾的傳播方式,無疑將把自己推進死衚同。

  秦腔名家雷開元認為,目前秦腔的最大觀眾群體還是農民和普通市民,西安易俗社劇場把目標人群定位為“40歲以上的成功人士”不是很明智。接不住地氣就聚不起人氣,失去了最廣大的消費群體,植根民間、源於大眾的草根藝術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毫無疑問,靠公款埋單,即使嚷嚷再歡,人們也有理由認定這不過是“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