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死不起的尷尬 殯葬重重亂象何時不再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1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 舒靜)清明將至,殯葬行業亂象依舊、不“清”不“明”。

  一方面是長期壟斷導致的行業暴利──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墓地比商品房還貴;另一方面,在市場化過程中,又出現了監管不力導致的競爭失范──從商家“盼死”到“超前服務”,挑戰道德底線的惡性競爭亟待規範。

  另一方面,在開放殯葬服務市場、走向市場化競爭的過程中,多頭監管乏力、惡性和無序競爭等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從糾結於是否應放開到目前的如何“有序放開”,殯葬行業的長遠發展又面臨新的課題。

  新華社“生活觀察”欄目日前報道稱,在合肥市一些醫院,病人還在搶救室搶救,數家殯儀服務公司的業務員已接到“通知”守候在搶救室門外;而打電話通知殯儀服務公司的“線人”每次會獲得一筆信息費。殯葬服務行業競爭“戰場”已前移到醫院。

  事實上,類似亂象並不鮮見。有媒體曾報道,在醫院的ICU病房,病人還沒死亡,就有殯儀服務公司上門“洽談”業務。在四川某地,甚至有殯儀館人員試圖強行把未死病人拉走火化。此類現象屢屢曝光,不僅暴露出行業立法與監管的落後,更在侵蝕和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

  多年來,殯葬行業的暴利一直為人詬病。“一個成本百餘元的骨灰盒,層層往上加價,暴利鏈條中最後一環達到一萬元”,漫天開價的收費標準,名目繁多的收費鏈條,讓人們面臨“死不起”的尷尬。

  追根溯源,“政企不分、管辦不分”為暴利的惡果埋下了機制的種子。殯葬行業雖然經歷了從全額撥款到差額撥款再到自收自支的變革,但仍未完全隔斷管理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紐帶。無論是殯葬管理處代表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殯葬服務機構,還是殯葬管理處與殯葬服務機構合二為一,只要管理、執法和經營職能無法真正割裂開來,就無法真正打破壟斷。

  “有序放開”市場,離不開法制的建設完善。目前行業監管可參照的最高法規仍是一部1997年出臺的《殯葬管理條例》,法律位階低,約束力不足;這一條例正處於修訂關鍵期,期待通過立法的完善,明確政府職責義務,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行業的良性發展。

  “有序放開”市場,更要填補監管漏洞、確保公開透明。健全價格監管體系,改變發改委、物價局、工商局等部門的多頭監管格局,加大治理和懲罰力度,引入社會監督、促進行業信息公開透明,都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與此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讓市場的歸市場,讓公益的歸公益;考慮到殯葬行業的特殊性,在打破壟斷的同時,更要確保行業回歸公益,首先解決困難群眾的親人殯葬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