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雙匯為何步三鹿後塵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一財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儘管雙匯董事長萬隆認為雙匯不會成為下一個三鹿,但乳業與肉製品加工業本來屬於全産業鏈性質的行業,卻都在上遊産業鏈缺失、下游擴張速度過快的畸形商業模式下,分別遭遇到了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的挑戰。

  由於上遊産業鏈缺失,沒有自己的養殖基地,賣牛奶的不養牛,賣豬肉的不養豬,導致無論乳業裏的蒙牛伊利還是肉製品行業的雙匯都嚴重依賴外購,食品安全問題頻出。

  上遊養殖重資産投入,産業回報週期也較長,對企業要求資質比較高,但是乳業和肉製品行業裏的龍頭企業都沒有將重心放在上遊養殖上,反而屢屢發起資源搶奪戰,導致行業壓力變大,造假成風。

  乳品企業通過搶奪原奶收購權,壟斷原奶收購權,從而壓低收購價格,導致承壓能力薄弱的散戶無視道德風險,添加三聚氰胺,提高原奶收購價。

  此外,乳品企業通過在當地建廠等手段,要求當地政府協助其與奶農簽訂收購原料奶的捆綁協議,由於該協議不允許其他企業進入該區域收購原料奶,乳品企業可以決定原料奶收購價格。而乳品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盈利的壓力下,輕易不會提高原奶收購價格,奶農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導致本來承壓能力就比較薄弱的散戶為了每斤奶多收三五元添加三聚氰胺。

  而肉製品行業通過搶奪屠宰權,壟斷當地生豬收購權,進而控制價格,導致豬農為了每頭豬多賣20元添加瘦肉精。

  兩種行業發展模式本來想把風險轉移,卻都潛伏更大風險,眾多分散的小農戶承受整個行業自下而上的成本壓力,然後再將食品安全風險自上而下地傳導下去。

  在上遊産業鏈缺失的同時,企業在下游發展速度卻非常快。高指標、超常規、以速度求發展是這兩個行業共同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行業龍頭比如蒙牛、雙匯等過去十年的發展速度都非常驚人。蒙牛從1999年創立到三聚氰胺事件前已達到200多億元的規模;同期雙匯也在上世紀90年代銷售額從1億元增至60億元,2010年則突破500億元。

  過快的擴張速度導致企業急功近利,忽略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産品的安全品質,而把蛋白質含量、瘦肉率等行業重要指標當成唯一指標,整個行業衝著這個指標不斷造假。以瘦肉率為例,肥肉只能煉油,無法深加工成肉製品,只有瘦肉才能加工成肉製品,企業當然更渴望瘦肉,根據雙匯發展去年上半年披露的毛利率,高溫肉製品為13%,低溫也達9%,但鮮凍豬産品毛利率僅為5%。一般生豬的瘦肉率為30%~40%,對於企業而言,用含有瘦肉精的豬意味著更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