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個人消費受限 公共消費或成內需新增點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2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在“十二五”時期的地位被突出強調,但因宏觀調控的影響,拉動中國消費增長的兩大主引擎——住房和汽車消費呈現出疲弱的態勢,近期國內的消費意願降至新的低點。

  央行日前公佈的調查顯示,今年首季度居民消費意願降至1999年以來新低。“消費意願的降低,這一個簡單的消息反映了人們對通脹預期、自己的收入前景以及經濟發展前景的判斷。由於國際局勢的動蕩、物價的上揚和國家調低經濟發展目標等因素,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勢不是很樂觀。”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遠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分析,車市和樓市的不景氣是近期消費意願降低的主因。汽車和地産不僅是近年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且它們的産業鏈都比較長,波及面比較大,受到部分城市的限購和相關優惠政策的取消,這兩大消費品的消費意願受到了抑制。

  無論什麼原因,無可置疑地,消費者意願降低這種態勢絕不是決策層所願意看到的,這將會加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難度。那麼,中國新的消費增長點在哪?國家的財稅政策又將如何給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王曉明表示,由於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産業還方興未艾,汽車和住房消費仍是“十二五”時期消費領域的主要增長力量,但其消費中心將更多地向三四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轉移。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專欄)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談到,下一步的消費增長點可能並不是個人消費,而是公共消費,比如醫療,教育文化和衛生等需求。因為目前城市和農村日用消費品的普及都已差不多了,個人消費的力度和邊際正在遞減,但公共消費卻依然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在“十二五”規劃確定的24個指標中,民生指標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其中5個為約束性指標,涉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

  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專欄)在201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明確表示,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大體要佔中央財政總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在2011年財政預算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保障、文化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將超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加18.1%。

  魏鳳春認為,要滿足大家潛在的公共消費需求,一方面要通過財政調整和增加消費補貼來增加個人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要政府放開投資和行業管制,增加民營投資,從而增加政府和民間資本的供給能力。“現在政府的規劃都很到位,關鍵是看如何落實了。”

  但林致遠指出,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一直為大家所期待,但目前有消息透露,起徵點可能不會超過3000元,這可能也會讓一部分民眾失望。“十二五”規劃國家明確表示投資要轉向民生領域,但這些領域的大力發展幾乎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力支持,但受困于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地方政府能否勇擔重任,這是一個疑問。

  對此,林致遠建議,一方面要對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整,改變它們與民爭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要改變目前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重新審慎與經濟相關的政治機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