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馬光遠:房價控制目標與GDP增長挂鉤很荒唐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1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博客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馬光遠

  距離“國八條”規定的全國各個城市公佈房價控制目標大限不足一週的時間,截至28日,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只有40個左右的城市公佈了房價調控目標,且大多為二三線城市。而已經公佈房價控制目標的城市,大多將房價的漲幅與GDP增長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挂鉤,而這種以GDP增速來衡量房價控制目標,意味著各大城市今年的房價漲幅普遍將在10%左右。

  按照“國八條”的要求,2011年各城市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來制定當地的房價控制指標。而目前各地出臺的房價控制目標,要麼將“經濟發展目標”簡化為“GDP增速”,要麼罔顧房價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關係,按照自身的需求來隨意選擇房價目標的標準,從而一窩蜂地出現了將房價控制目標大多界定在10%的荒謬政策,這與其説是房價控制目標,不如説是鼓勵房價上漲的政策。以房價上漲較快的2009年和2010年為例,2009年房價漲幅按照統計局的統計為1.5%,而剛剛過去的2010年,房價最終漲幅為9.9%,將房價控制目標定在10%左右意味著,這些城市的房價在今年不僅不會合理回歸,反而要比過去兩年的漲幅都要大,這和民眾期待的房價合理回歸,特別是和“國八條”的政策目標顯然背道而馳。

  特別是,將房價控制目標直接和“GDP增速”挂鉤,則完全曲解了“國八條”的政策內涵,“國八條”規定以當地經濟發展目標、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支付能力三大指標綜合考慮來制定房價控制目標,絕不是讓各地和GDP增速挂鉤,也不是直接和居民收入增速挂鉤,這是簡單的小學算術一算就明白的道理。這幾年,因為某些開發商的無知邏輯,叫囂什麼居民收入增長多少,房價就應該漲多少。這顯然是沒有學過微觀經濟學裏的“收入彈性”這個基本概念而得出的荒唐結論。以上海為例,根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000元左右,增長10%只增長了3200元,而上海2010年平均每套房的價格為260萬元,增長10%意味著增長了26萬元,而這26萬元,相當於一個居民8年不吃不喝的收入!這意味著居民收入增長10%與房價增長10%完全是兩個概念,只有沒學過小學數學的人才裝瘋賣傻把這兩個數字等量齊觀。再以“經濟發展目標”為例,“國八條”將經濟發展目標作為衡量當地房價控制目標的標準之一,其本來要義是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衡量房價是否合理,而絕不是將這個指標等同於“GDP增速”。比如,上海的房價2010年均價達到2.2萬元/平方米左右,而內陸城市蘭州房價為5000元/平方米左右。以經濟發展目標來衡量這兩個城市房價合理性,意味著如果上海均價為1.5萬/平方米合理的話,則蘭州應該定在均價3000元/平方米左右,這是一個衡量房價合理性的指標,而不是簡單和GDP增長挂鉤的指標。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完全等同於房價的增速,則意味著這個國家肯定面臨泡沫經濟崩潰的邊緣,那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

  這樣,在“國八條”規定的各個城市公佈房價控制目標的大限之前,一方面,絕大多數的城市依舊觀望,另一方面,已經出臺房價控制目標的城市卻拿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控制目標。一些城市在制定房價目標時,只以GDP的增長為指標,根本不考慮居民實際收入和支付能力,亦不考慮當地房地産的實際情況,説穿了,是在“土地財政依賴症”的綜合作用下,內心根本就不想對房價真正進行調控,和政策博弈的心態極為明顯。而各地政府在房價控制目標上紛紛觀望和打太極拳,損害的將是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權威。

  多年來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實踐證明,如果沒有嚴肅、嚴厲和真正動真格的政策問責機制,地方政府對房地産調控政策基本都是陰奉陽違,最終使得調控不了了之。對於很多地方而言,調控房價意味著地價也要隨之回歸,這無異於讓地方自斷財路,因此,地方政府對於房地産調控政策能不執行就不執行,能忽悠就忽悠,導致房地産調控往往流於形式,既損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又對民眾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樣的歷史輪迴已經讓房地産調控政策的聲譽接近底部。但對正處於“十二五”開局之年的中國而言,本次房地産調控只可勝,不可敗,已經沒有任何退路。

  筆者強烈呼籲,國務院以及住建部及時叫停全國各大城市正在上演的這出“房價控制目標與GDP直接挂鉤”的滑稽大戲,這關係到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公信力和聲譽。如果最後出臺的政策,控制房價的指標完全成為公然支持房價暴漲的工具,則是對中央“國八條”的挑戰;如果對此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並強令各地制定與民眾支付能力以及物價上漲水平挂鉤的房地産控制目標,則意味著本輪房地産調控又被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綁架,中國房地産的公信力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