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劉道彩:房價調控目標未提居民支付能力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劉道彩

  儘管距離國務院要求公佈的最後期限已進入倒計時,但京、滬、廣、深這類昔日房價幾度飆升的一線城市,對房價調控目標仍是秘而不宣。截至27日,公佈房價調控目標的城市比例不到全國600多個城市的一成。(《京華時報》3月28日)

  按照新“國八條”要求,各地公佈房價調控目標的大限是本週四,但在媒體和公眾的持續關注裏,各地的調控目標還是“千呼萬喚不出來”。

  不僅如此,看一看已公佈的部分城市的調控目標,也多少有些“逗你玩”味道:一是控制目標模糊不清,諸如“房價上漲幅度控制在當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以內”,“價格增幅不高於去年全國平均值”等。二是調控雖然大都參照了“當地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標準,卻沒有城市提及“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這一重要指標,更沒有一個城市提出要降房價。三是各城市房價漲幅大都定在10%或者更高,而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9年和2010年的房價漲幅才分別為1.5%和9.9%,如此一對比,是控房價,還是要漲房價?

  無論是集體觀望、按兵不動,還是草草出臺一紙回應,大玩太極和文字遊戲,都不難看出,本次房價調控,雖然中央下了很大的決心,但地方似乎興味索然,跟進的力度並不大。

  記得不久前,國土部下屬部門發佈報告稱:去年全國重點城市地價增長率均高於2009年,居住用地地價增長率達到12.69%。地價的漲幅不僅高於GDP漲幅,還高於房價的漲幅,部分城市的地價佔房價比已超過5成。從某種程度上説,地價是房價走高的助推器,是賣地財政和賣地衝動推波助瀾了節節攀升、居高不下的房價,但在面對房價調控時,地方表現出來的“擔綱精神”卻讓人大跌眼鏡。

  眾所周之,“土地財政”是不少地方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GDP增長靠它,政績工程靠它,大小官員的灰色收入乃至公款消費都離不開它。調控房價,不僅意味著大量賣地收入的流失,也會影響GDP和政績,更何況今年,各地還要完成新“國八條”規定的千萬套保障房建設重任,這些錢大部分也要從地方財政裏面出。凡此原因,作為土地財政最大受益者的地方政府,自然就不情願在穩定房價上堅定地執行國家相關指令。

  現在,雖然部分地方相繼出臺了房價調控目標,但一紙數據的執行力有多大,還是未知數。從多年來的房價統計來看,地方數據造假是常有之事。各地房産部門受當地政府管轄,報什麼樣的數據要聽當地政府的,尤其是房地産納入政績考核之後,某些官員為了逃避問責,就更有可能”玩”數字遊戲。雖然為規避統計造假,國家統計局近日出臺了新的《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但其監控範圍只在70個大中城市,全國600多座城市的絕大多數不在此列。

  不僅如此,雖然中央強調了房價調控不力要約談、問責,但誰問責、問責誰、如何問責的內容和程序尚未明確,在具體制度尚未出臺前,不少地方政府還抱著僥倖,甚至罰不責眾的心態,將“逗你玩”遊戲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