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 趙洋
各地方政府陸續公佈的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引發公眾廣泛質疑,並再次將房地産市場調控推向風口浪尖。
今年1月份出臺的“新國八條”明確要求,2011年各城市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一季度向社會公佈。隨著最後時限的到來,不少地方政府近日相繼公佈當地的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目前這一舉動非但未能穩定公眾預期,反而適得其反。
原因之一在於,儘管時限將至,但公佈控制目標的城市數量並不多,且備受矚目的一線城市如北京、深圳、廣州等均沒有公佈。有統計指出,截至3月27日,只有山西省22個城市以及銀川、貴陽、昆明、瀋陽、西安、濟南等約40個城市公佈了自己的房價調控目標,公佈房價調控目標的城市比例不到全國600多個城市的一成,大多數城市未在其列。
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各地公佈的房價控制目標讓不少人頗感“失望”,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將當地的房價漲幅定在10%甚至以上。如西安提出的目標是“漲幅不得高於15%”;合肥的目標是“漲幅不高於年度GDP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瀋陽為“低於當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經濟增長幅度”,但瀋陽2011年確定的這兩個指標預期目標為12%。
隨著這幾天更多城市的房價控制目標的公佈,不少輿論將焦點聚焦于,各地方政府應該公佈什麼樣的控制目標,即究竟是該與GDP挂鉤,還是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或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挂鉤。其實,與什麼指標挂鉤,目標漲幅是多少,都是技術上可以調整與選擇的,但這些目標的公佈,卻似乎有悖于“新國八條”調控房價過快上漲的初衷,難免讓公眾對“房價下調”的預期落空。
有研究認為,在1月27日國務院出臺“新國八條”後,各地政府在相關細則的出臺上並沒有積極響應,這一點在房價調控目標上尤為突出,而且關注度較高的重點城市沒有公佈目標,近期更有傳言廣州擬將調控目標定位10%-15%。該研究進一步表示,統計數字上這樣的調控目標意味著樓市實際漲價要遠高過這一幅度,這顯示出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上意圖弱化“新國八條”的強度,與中央意圖有背道而馳的跡象,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仍舊不肯放棄土地財政和房地産市場收益的心態。
眾所週知,地方政府房價控制目標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但于公眾而言,則是對未來房價走向的種種疑問。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提到“讓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但這個“合理”的標準界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專家曾表示,所謂讓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就是不過快增長,如果房價往下跌,又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矛盾,所以房價的增長,若能和CPI基本持平,就很不錯了。我們知道,2011年CPI的預期目標是4%,現在各地方政府的房價控制目標遠高於此,並且所有城市均提出的是“上漲指標”而非“下降指標”,這的確令人擔憂。
就在各地公佈房價的控制指標同時,國內A股市場上地産股紛紛走強,從3月中旬至今,不少強勢地産個股漲幅達到20%,看好地産股未來走勢的聲音也驟然強大。其背後,暗含著業內對未來房價走勢的判斷。有券商研究分析,“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方向正確,但具體措施如以限購、限貸和限證,並未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需求並未因限購而滅失,只是暫時被關在了盒子裏,要警惕積聚在盒子裏的能量越來越多,要警惕一旦政策需要退出時,將猶如打開潘多拉魔盒,房價將報復性瘋漲。
顯然,這一輪調控是否會再次落空的擔憂足以引起各方關注。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了《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的政策,明文規定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套一標價。商品房銷售價格對外明碼標價後,可以自行降價,打折銷售,但漲價必須重新申報備案。這一政策的目的,被業內解讀為防止房價上漲失控。此外,有報道稱,國務院近日派出8個調查組對樓市調控效果進行摸底,除了調查調控效果之外,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督促地方政府快速、積極響應國務院“新國八條”的相關政策,在月底前出臺合理的房價調控目標。分析認為,一旦摸底效果不佳或地方政策沒有積極響應中央政策,極有可能會出臺新的調控政策,如延長社保、納稅證明期限,提高住房交易稅等。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人民政府負直接責任。有關部門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評、約談和問責制度,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從而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地方,要追究責任。在各地相繼出臺房價調控目標之後,這一“問責制”顯然要落到實處,如此,一些城市的房價才會出現理性回調,公眾對房地産市場調控的預期才不會再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