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0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曹中銘
隨著2010年年報披露漸入高潮,上市公司的分紅問題再次受到關注。據報道,監管部門正在醞釀出臺措施,鼓勵上市公司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讓投資者獲得更多回報,爭取形成較為健全的上市公司持續回報股東機制。此外,還建議適當降低紅利稅稅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應與分紅情況挂鉤。
投資與回報本是一對“孿生兄弟”,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回報。但是,投資與回報嚴重不對等的狀況卻在A股市場中大範圍地存在著,並由此導致了證券市場投機行為猖獗,也導致了炒題材、炒概念等現象異常盛行。
“重籌資,輕回報”不應總成為市場的標簽,但卻客觀地存在著。監管部門醞釀出臺相關措施,顯然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而從股市誕生20年來上市公司分紅變動情況看,如果沒有制度建設作保證,上市公司的分紅是不可能積極起來的。
其實,無論是當年的“國九條”,還是監管部門頒布的相關規章制度,都曾要求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如2004年頒布的《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中,就要求“上市公司應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辦法”,此後的情況如何呢?到底有多少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時“積極”了呢?
2009年滬深上市公司分紅總額首次高於當年的融資總額,曾是滬深證券市場一條非常吸引眼球的新聞。遺憾的是,類似的情形實在太少。更多的情況則是,上市公司融資總額大大超出當年的分紅總額。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2009年上市公司分紅之所以能積極起來,得益於2008年10月中國證監會出臺的《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正是由於將上市公司再融資與現金分紅緊密挂鉤,才使那些存在再融資衝動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先考慮分紅。
A股市場之所以缺少像佛山照明這樣的“現金奶牛”,固然與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淡薄有關,更有制度建設上存在漏洞的原因。在《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沒有將分紅與再融資挂鉤之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並不熱衷於分紅(包括送股與派現),《管理辦法》出臺後,真正現金分紅的也不多,而玩數字遊戲的則不少。而在《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實施後,局面才算有了明顯改觀。因為現金分紅與再融資聯絡起來了,上市公司分紅才“積極”起來。這説明,倡導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制定政策以及採取措施相當重要。
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在上市公司分紅問題上同樣如此。要使市場出現更多的“現金奶牛”,唯有在制度建設上著力才是正道。 當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資産重組等都呈現出風起雲涌之勢。除了再融資已與現金分紅挂上鉤之外,筆者以為,似還應加上一條,欲實施重大資産重組的上市公司,其實施資産重組的門檻,亦應與分紅挂鉤。如果分紅不達標,不妨取消其資産重組的資格。相信如此一來,上市公司的分紅無疑會更加積極。
另一方面,鋻於某些上市公司多年來只顧高管漲薪,罔顧股東回報的歷史慣性,將高管薪酬與現金分紅挂鉤,同樣是促進上市公司積極分紅的舉措。當高管的切身利益與現金分紅“共進退”時,即使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上市公司也會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辦法”。
只要制度建設到位,多方面措施形成了合力,市場還怕上市公司分紅不積極嗎? (作者係知名市場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