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政治改革是利比亞的未來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01: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祝乃娟

  3月25日,非盟在其總部與利比亞政府代表團就利比亞目前局勢舉行會談。非盟委員會主席讓平在當天深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代表團口頭承諾利比亞政府將全面落實非盟關於利比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提出的路線圖計劃,這包括實行政治改革等,以解決國內危機。

  利比亞的經濟其實不差,利比亞去年外匯儲備就達到了1390億美元。利比亞外儲和經濟增長大部分得益於龐大的石油儲量,油氣出口收入佔利比亞國內生産總值的70%和政府財政收入的90%。利比亞原油儲量還可以生産45年。

  但是,資源豐富的國家,常會因此而讓國家得到“荷蘭病”的部分惡果並惰于改革。而且,小國有時將自己的未來更大地寄託于與大國的結盟與利益平衡,這更讓這些國家對於國內改革的精力和動力不足,小國通常是將眼光更多放在與大國“交往”而不是國內。

  較早前的2月份,憤怒示威者的目標直指的是執政達41年之久的卡扎菲。對於這個沒有憲法、沒有政黨的國家,其社會迸發出來的力量令人看到了一種厚積厚發。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帕拉格卡納在2008年就認為,“在那些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是一潭死水的社會,如利比亞、敘利亞和烏茲別克斯坦,革命性變化反而會成為常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可以解釋一部分,當人們解決了最低的生存需求之後,必將慢慢發展到位階最高的自我實現需求,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小國最終沒有走上誘致性制度變遷。不過,也不能就此認為外生性力量是為了利比亞國內改革的推進,很明顯,美國對利比亞的期望是完全棄核和反恐,利比亞近鄰法國對利充滿著石油熱情以及選情寄託。這場空襲最終結果如何,也不能指望北約,因為北約只是一個抽象的集合體,沒什麼具體利益而言,所以也就別指望它在利比亞能取得什麼結果。北約秘書長Anders Fogh Rasmussen説,北約只是執行聯合國決議,不多也不少。相比之下,非盟這種利益超然的機構反而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做和事佬施加停火壓力。

  3月27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宣佈他們已攻入又一個石油重鎮拉斯拉努夫。前一天,反政府武裝稱已控制建有石油出口和加工設施的佈雷加港。根據歐洲媒體,在利比亞東部的反對派願意拿石油和港口利益換取國際承認和支持。我們認為,反政府武裝以石油換取國際支持的做法,依然不是這個國家命運的理想結果,因為如果僅止步於此,那麼只不過是舊瓶新酒而已。改革與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繞不過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