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綜合新華社報道
據農業部28日消息,針對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問題,農業部將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于近期啟動為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
出重拳、下狠招的整治行動令人期待,然而,回溯“瘦肉精”在中國的“發家”歷史時,擺在社會各界面前的是一個尷尬的問號:“瘦肉精”為何“十年難禁絕”?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最先將一定量的鹽酸克倫特羅添加入飼料,以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但發現人吃了這種豬肉後,易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症狀。此後香港、廣東等地也發生了因食用豬肺湯的食物中毒事件,“瘦肉精”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早在2002年,我國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於養殖業,然而,雖然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瘦肉精”卻“根”難除。
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內九個省市的23家養殖場被發現違規使用鹽酸克倫特羅。
2002年,廣州某飼料生産公司違規添加“瘦肉精”導致480多人中毒。涉案飼料公司經理林清源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連續發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個區300多人。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廣東商販從湖南買入的問題豬肉導致70余人出現中毒症狀。
而在2008年查獲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從印度買來“瘦肉精”“變種”沙丁胺醇,再以深圳為中轉,通過下線秘密銷往全國各地。
河南一名生豬經紀人透露,“瘦肉精”的“黑市”價格為每公斤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經紀人摻和飼料粉後以每包3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農戶,收購時優先收購此類豬。然而遺憾的是,自2002年以來,鮮有被查出或搗毀的窩點。
縱觀近年來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劑事件,大都逃脫不出一個套路:商戶企圖用最低成本的投入收穫高利潤的回報,權衡機會成本後選擇鋌而走險。
以雙匯問題豬肉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豬出欄價格比普通豬每公斤貴0.4元左右,以每頭豬出欄時100公斤計算,一頭豬能夠多賣四五十元。一般一個小養殖戶養百來頭,能多賣4000多元。
採訪中,河南一位養豬戶談起“瘦肉精”有些無奈。他反映,近年來糧價、水電價格和物流價格等成本提升已將養豬的利潤大幅擠壓,遇到市場波動跌價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抱著僥倖心理,部分養殖戶寧願冒險漁利。
在檢查環節,也同樣存在著“驗豬等同於收費”的現象。
如今,個別地方唯利是圖、敷衍了事的做法卻沒有根本改變。最近有媒體記者在深圳某屠宰場採訪時發現,屠宰場宰殺被禁生豬牟利,只用交40元的屠宰費和20元的屠宰出廠單,便可讓“瘦肉精”污染的豬肉順利過關……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表示,全國每年出欄生豬6億頭,“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瘦肉精”事件的發生,正暴露了整個監管鏈條上存在的缺陷。
一些小型肉聯廠不願負擔或購買不起檢驗設備,或在檢驗環節敷衍行事,也給“問題豬肉”開了綠燈。河南一家肉聯廠管理人員就透露,該廠生産線每天要加工2000到6000頭生豬,如果按照千分之四點五的檢驗率,每頭豬檢驗費時30分鐘計算,20元一份的尿樣檢測試紙和幾百萬元的檢測設備,對於眾多中小型肉聯廠而言,提高抽檢比例勢必耗時耗財力。
“抓生豬質量,不是一兩個部門能夠做起來的事,但眾多環節有一個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監管失效。”國家生豬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教授説,“對於食品安全事件,別讓‘都在管’成了‘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