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專電 (記者 周文林)長江上遊和赤水河流域,是中國最著名的美酒聚集地,沿岸仁懷、宜賓、瀘州三地相鄰,在這片方圓約5萬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帶,孕育了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郎酒等中國名酒品牌,扛起了中國白酒産業的半壁江山。
“將這個區域的白酒産業整合起來,一直都是整個行業的夢想。”四川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崔兆全曾表示。而近日在四川瀘州召開的“中國白酒金三角2011年酒業博覽會”上,與會企業和專家更是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不僅可以使“中國白酒金三角”培育出效益巨大的産業集群,也能極大促進中國白酒品牌價值進一步躍升。
這從側面表明,醞釀了近兩年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正從初步的行業夢想走向共識。
“中國白酒金三角”的産業夢想
3月18日,“中國白酒金三角2011年酒業博覽會”在酒城瀘州召開,核心就是探索“中國白酒金三角”的品牌發展之路。據悉,從去年開始,四川省“中國白酒金三角”推進辦公室就開始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中國白酒金三角”標識,“中國白酒金三角”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的申報工作也正式啟動。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內形成了眾多知名品牌和豐厚的酒文化遺産。例如,瀘州老窖擁有我國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始建於1573年的古老窖池群,1996年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被國務院認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在這個區域形成的酒類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的結合,使這一區域擁有獨特的行業優勢。
不過,多年以來,這一區域的企業大多各自獨立發展品牌和市場,互不協同也缺少聯合。“‘中國白酒金三角’聚集了中國最優秀的白酒生産企業,提供了最豐富的不同香型白酒。長江邊上的瀘州老窖、五糧液,赤水河畔的茅臺、郎酒,川西平原的劍南春等都在這裡發展。但從面向未來看,閉門造車的發展思路應摒棄,要想將這裡發展成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酒産業酒文化區域,區域合作肯定是必由之路。”瀘州老窖集團董事長謝明説。
區域協作能否走出成功之路
據悉,在2011年四川省兩會期間出臺的《關於推動“中國白酒金三角”共同發展的建議》中明確強調,産業集群化發展是産業打破空間、政策等因素限制,追求規模經濟效益最佳的産業鏈整合方式,應打破企業孤立態勢,以白酒生産企業為核心,向橫向與縱向大幅度延長産業鏈條,促使農産品生産、包裝業、運輸物流業、商貿金融服務業等集群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與國際慣例所接軌的“産區”概念已在四川白酒中呼之欲出。此前不久,“伊犁白酒”地理標誌産品獲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成為新疆伊犁州首批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北京的紅星、龍徽等多家酒企整合而成的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以預見,區域合作、建設地域品牌將逐漸成為白酒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實際上,四川的白酒戰略也獲得了區域內企業的高度認可。謝明認為,歷史上瀘州因地處邊緣,很少受到外部環境和戰爭衝擊,為國窖1573窖池群成為珍貴的文物創造了有利條件。而現在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發展千億白酒産業的戰略,讓有著特殊區位條件的瀘州從邊緣變為前沿。“這是一個歷史機遇,瀘州老窖可以走上一種更加成功的、可借鑒的發展模式。”謝明説。
突破的方向
謝明認為,從目前的初步效果看,以聯合發展為特點的區域合作已初步成功。據悉,目前瀘州老窖圍繞著白酒加工生産主樞紐,整合了上下游關聯企業,形成了産業集群、供應鏈整合、價值鏈分享的發展模式。目前已有80多戶企業進入瀘州白酒産業園,各類企業在這裡聯合發展,正創造出更大的産業聚集效益。
有業內人士認為,産業協作的核心,是要解決好“集”和“散”的兼容並蓄的問題。一方面,不同的企業在區域合作下,讓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文化資源等得到匯集整合。另一方面,整合不是合併,而是“集”中有“散”,要本著有利於各自發揮優勢的原則,在改變白酒行業高度離散性的同時,助力企業進行差異化的發展。
在這次大會上,打造産業長遠發展的另一個核心,就是如何弘揚中國的酒文化。實際上,這次博覽會上召開的高峰論壇的名稱就是“區域合作,世界眼光”。與會專家表示,要用世界的眼光打造中國元素的世界性。隨著中國經濟的壯大,如何更好地在世界範圍內打造出具備中國元素的中國品牌日益重要。中國的和平發展增加了中國元素的世界性,打造中國的奢侈品牌,可以從中國白酒做起。
“中國白酒承擔著農副産品的深加工、惠及農民的責任。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白酒的文化力、品牌力,滿足不同消費層級的需求,拓展民族品牌在世界酒類市場中的影響力,是區域內白酒企業共同的使命。”謝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