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7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藝術品上市引發熱議。CFP供圖
連日引起媒體關注的天津文交所上市藝術品又被輿論圍剿,産權私有、標的物價值低、遊戲規則如兒戲等都被陸續剖析,行內的抨擊有一面倒之勢。有投資者卻一語驚人:“藝術品份額上市目的不是賺套現的錢,而是賺投資者的手續費。”據他計算,光是第一批兩隻藝術品復牌首日,文交所就有可能賺入80萬元的手續費。
復牌後連跌兩日
經過前一日的漲停,第二批上市發行的藝術品已累計三個交易日達到特殊處理後日價格漲跌幅限制,昨日第二批八隻上市藝術品如期停牌,而停牌前收盤價已漲至4.92,特殊處理的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2.07%。
另外剛復牌的第一批上市藝術品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價格已連續兩日下跌,復牌首日更是跌停。 “很多人都跑了”,有投資者告訴記者,不過他轉頭又入市,因為以後每日升跌幅度不能超過1%:“跌3天也不過3%,不會像以前一樣一天跌10%”。
昨日黃河咆哮收于15.41,微跌0.19%;而燕塞秋收盤價15.21,下跌0.98%。
手續費一天達80多萬元
投資者陸先生(化名)一開始就以閒錢“打新”,買“燕塞秋”,在價格漲到單價9元多時就已退出,獲利頗豐。雖然在藝術品中獲利,但他表示,文交所把所有的規則定得太兒戲,很不完善:“現在市場大跌,我估計他們又要改規則了,把散去的人氣重新聚回來。”
有市場人士質疑,停牌、復牌是不是也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市場出現漲跌?陸先生表示:“這些人的目的就是想有升有跌,投資者進進出出,他們才能賺手續費。”據了解,上市藝術品的交易手續費為千分之二,即市場成交了1億元,他們可以獲得40萬元的手續費(雙向收費)。“那幾件藝術品不值錢,套現也沒什麼好處,他們只能從手續費中獲利”,陸先生以24日的交易額進行計算,第一批發行的兩隻藝術品的成交額為2億元左右,即在一日中文交所就賺了80萬元。
諸多問題有待完善
質疑一:漲跌幅限制是否限制市場活躍度?
文交所方面對連續六個交易日達到漲跌幅限制的藝術品實施特殊處理,漲跌幅限制比例調整至1%。至此,上市藝術品非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比例由最初的15%降至10%後,還可能降為1%。以目前已被實施特殊處理的八隻第二批上市發行的藝術品為例,特殊處理後的藝術品價格漲跌比例僅為5分錢,浮動比例極小,有人士質疑這項監管是否太嚴格。
質疑二:月漲跌幅限制比例20%形同虛設
文交所並未明確清晰地指出一旦達到月漲跌幅20%的限制比例,藝術品將會受到怎樣的處理,會不會也實施特殊處理,文交所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是以3月18日的價格為基準,現在第二批發行的八隻藝術品漲跌幅限制都為1%,很難達到月漲跌幅20%的限制幅度,而下個月是否實施此規則仍然未知。
質疑三:規則制定方又是佣金收取者
有投資者笑稱:“現在制定遊戲規則的是文交所,收錢的也是文交所,它想怎麼玩都行,投資者連監管部門是誰都不知道,更別提監督舉報電話了。”
而在上交所、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既受到交易所監管也受證監會監管,交易所本身也將受到證監會的監管,交易所不會向普通投資者收取佣金費。
質疑四:上市藝術品到底值多少?
文交所現行的制度中雖然有評估機構對藝術品進行價值評估,但一直都是固定的兩家。廣州藝拍總經理何向民表示:“白庚延作品的發行價本來就遠高於其作品的價值,更不用説居然漲到億元。”他認為,“如果各大拍賣行都有畫家的作品,證明市場對其有較高的關注度;如果總是出現在某一家拍賣行中並拍出高價,那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