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稻盛和夫的神話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6日 0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俞天任

  確實有人從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作坊起步,最後做成了一個巨大的跨國製造業公司的,那就是京瓷的稻盛和夫。

  被人稱為“經營之神”,現被日本民主黨政府請來整理已經破産了的日航公司的稻盛和夫,其傳奇故事大家都知道。

  稻盛和夫是九州的鹿兒島人,在鹿兒島大學裏學的是有機化學,想在石油化工企業就職,但1955年稻盛和夫畢業時正好遇到經濟不景氣,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進了京都一家叫做“松風工業”的陶瓷公司。

  日本的日用陶瓷製作技術來自中國,京都也是日本陶瓷産業的一個重要基地。陶瓷要作為一個産業發展靠做日用陶瓷是沒有前途的,只能靠工業陶瓷,當時的松風工業生産的是送電用的絕緣瓷瓶。本來學有機化學的稻盛和夫進入松風工業以後轉向研究無機化學,在研究無機化學的同時,稻盛和夫把目光還放在了市場上。經過調查研究以後,稻盛和夫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使是工業陶瓷的發展也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強電上,而需要開發弱電用的精密陶瓷(Fine ceramics)。強電陶瓷的技術要求不高,經營出現困難的家用陶瓷很可能改行搞強電陶瓷,更不要説以後外國企業也會參加了,而精密陶瓷由於對技術要求太高,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幹的,不上精密陶瓷企業就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應該説這個結論非常正確,稻盛和夫的眼光很準,看得很遠。但當時松風工業的經營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連員工的工資都經常發生拖欠現象,稻盛和夫在數次向公司提出建議而無法得到公司方面的支持以後,終於在1959年和其他8個志同道合的同事,以從朋友處借來的300萬日元(當時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是固定的,360對1)作為資本金,創立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在另一個公司閒置的車間裏開始了精密陶瓷的製作。

  稻盛和夫的偉大就在於他絕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技術人員,如果稻盛和夫僅僅是一個技術大家,那麼今天的京瓷就可能還是一個水平很高的精密陶瓷企業。而今天的京瓷集團是一個擁有六萬五千多員工,年産值一百多億美元,除了生産以精密陶瓷為主的電子元件和與陶瓷有關的切削刀具,珠寶和太陽能發電産品之外,還生産手機、打印機、影印機等電子産品,連有名的康泰時照相機也成為了京瓷集團的品牌。

  稻盛和夫是一個第一流的經營家,他對於産業動向有最敏銳的感覺。1984年稻盛和夫準確地抓住了日本通信事業自由化的機會,創立了第二電力公司(DDI),現在由DDI發展而來的KDDI公司已經成為日本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但經營是要以技術為資本的,自己的核心技術是無法靠錢買來的。只有在企業已經靠自己的技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之後才可能靠購買或者兼併的方式來擴大企業規模,否則肯定會出現泡沫。

  創業當初的稻盛和夫當然不會想到今天的規模,但當時的稻盛和夫就沒有滿足於僅僅吃飽飯,他把目標放在了國際市場,放在了自己當時還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上。

  京瓷發展史上的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1966年在激烈的投標中奪得了向IBM提供2500萬副氧化鋁陶瓷電路板的合同。熟悉計算機歷史的人都知道IBM的一代名機360系列,而360系列的電路板全部採用了京瓷的産品。

  要成為當時在電子計算機行業佔有80%以上銷售份額和90%以上利潤份額的IBM公司的零件提供商,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京瓷當時的精密陶瓷的精度是1.5絲(1.5%毫米),而IBM的要求是0.5絲。在産品批量如此之大的時候這樣的精度要求即使在今天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要求,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企業都不是很多,更不要説是四十多年以前,而且陶瓷産品是燒結成型的,本身精度控制就極為困難。

  當時稻盛和夫每天都吃住在車間,和其他員工一起解決生産出現的技術問題,經過七個月的艱苦攻關作戰,終於得到了IBM的合格通知,這份通知也就意味著京瓷成為了世界一流的精密陶瓷企業。

  俞天任,馬甲為“冰冷雨天”,江西長大的上海人,現于東瀛打工謀生。生平喜歡侃大山、打八卦,操心與己毫無關係的閒事。專著《冰眼看日本》、《浩瀚大洋是賭場》。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