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車市怪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6日 0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周樹遠

  當中國車市在2010年以1800多萬輛的銷量和超過32%的增幅,連續第二年蟬聯全球最大的汽車産銷市場時,誰也不會想到,“噩耗”會來得如此之快。

  但冷靜下來之後,我們還需要回到那個最本質的問題: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如此處境?

  無論是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企業,還是豐田、通用等外資品牌企業,他們在今年前兩個月銷量的同比和環比下降的原因,均各有不同,有的在於渠道,有的在於質量,有的在於品牌。但上述問題之所以會在今年變得極為刺眼,顯然還需要一個更深層次的理由去進行解釋。

  儘管我們不願承認,但政策的突然干預或許是一個不得不説的因素。

  “干預”分為兩種,一種是進入,一種是退出。

  回想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場景,當時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為了穩定經濟、擴大消費、刺激內需,極力倡導汽車消費,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消費政策,如“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以及“汽車以舊換新”等。2009年和2010年兩年,中國汽車業不負眾望,立下奇功:讓中國實現並穩定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中國經濟也在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的拉動下逐漸企穩。

  但兩年時間過去之後,上述政策齊齊選擇了退出,同時,北京的治堵政策又給汽車市場套上了另一個枷鎖,並引發了廣州、重慶等一線城市的紛紛效倣。不利因素接踵而至,銷售困局自然在所難免,這種舉措不單讓汽車企業“呼吸困難”,更讓很多汽車經銷商們“奄奄一息”。

  此外,經過了兩年的快速發展,任何一家汽車企業都想乘勝追擊——投放新車型、增加産能、擴張渠道,這原本就是一條合理的發展軌跡,突然,限制汽車消費的大刀砍下來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戛然而止。如此一來,已經制定出來的車型投放計劃、生産計劃以及因此而産生的渠道擴張,就産生了巨大的落差。已經規劃好的産能也出現巨大放空。

  在比亞迪、奇瑞、長城、華晨、長安、一汽等企業的自主品牌車型銷量2月份均出現了環比或同比的大幅下降的同時,我們看到,外資品牌裏除了豐田旗下合資企業銷量出現一定的同比下滑之外,絕大多數外資品牌仍處於增長態勢。

  由於技術、品牌以及營銷能力等環節的差距,在逆勢環境中,自主品牌顯然更不是外資品牌的對手,如此看來,這與我國大力發展自主品牌的初衷無疑是相悖的。對於這一層影響,政策制定者們是否應該有所考慮。

  實際上,中國汽車市場向來都是“政策市”,政策鼓勵與否和車市表現好壞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作為企業,就必須練就一種應對政策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比如,在上述三個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正式退出之前,國家曾對這些政策作出過各自延長一年有效期的決定,當時就有很多企業判斷這些政策可能會在2011年退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們或許早就應該對自己的車型投放計劃、排産計劃和渠道計劃作出調整,進而最大化地避免如今出現的種種困局。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