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5日 2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寇建東
3月21日,錦湖輪胎全球總裁金宗鎬、中國區總裁李漢燮面向中國消費者雙雙低下了頭。但這並不意味“錦湖輪胎摻假事件”就此偃旗息鼓——召回的細則、生産工藝的規範,甚至被召回的問題輪胎的去處……錦湖還有太多事情要做。
不過,在這當中,最耐人尋味的卻是錦湖那紙道歉聲明。
“我看了好幾遍,都沒看懂。”3月22日,一家合資車企的中方管理人員面對錦湖的道歉聲明百思不得其解。在這份聲明中,錦湖雖然做出了人員撤換和召回的決定,但對其産品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只字未提。
通過央視3 15晚會曝光及後續報道,錦湖在生産過程中不按操作規範添加返煉膠(也稱返回膠)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問題是,這樣的輪胎産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會因此産生質量問題進而危及消費者的行車安全?除了錦湖,國內是否存在“錦河”、“錦江”甚至“錦海”、“錦洋”?
所謂返煉膠,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在其官網上發文表示,“在輪胎生産工藝中允許摻用返回膠,但是必須嚴格按照工藝標準摻用。”
返煉膠的使用在輪胎生産中是普遍的工藝過程,原國家化工部曾多次修訂過輪胎工藝技術規定,其中對子午線輪胎和斜交輪胎生産工藝中摻用返煉膠的比例均有明確要求。同時,這些工藝規定是行業最低要求,各輪胎工廠則是根據自身的工藝和設備情況,制定更為詳細嚴格的內控標準。
1998年,化工部撤銷後,輪胎行業便沒有再統一修訂輪胎工藝技術規定。面對缺失與陳舊的技術規定,已在材料和生産工藝領域取得巨大技術進步的輪胎生産企業目前所依據的均是根據本廠多年積累的經驗,根據各自的工藝差別和裝備差別的不同,制定各自返煉膠摻用比例標準。
缺乏行業標準、缺乏行業監管——這樣的産業環境之下,輪胎生産企業充當了“運動員”(自己生産)與“裁判員”(自己監督)的雙重角色。而在另一層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成本不斷高漲的現實,由於監管缺位,輪胎企業置産品質量于不顧也就成了必然。
2010年國內汽車市場産銷突破18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産銷國。汽車市場的高速擴張也帶動了輪胎行業的增長。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行業分會統計,2010年輪胎分會45家會員單位綜合外胎産量同比增長16%(2010年國內輪胎生産前十名企業的産量首次突破2億條),銷售收入增長23%。
然而,在輪胎市場需求增長明顯的同時,輪胎行業卻面臨著原材料價格高漲、匯率波動等殘酷現實。2009年11月,橡膠價格還只有1.6萬元/噸左右,但至去年年底曾一度達到了近3.8萬元/噸的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國內輪胎産品等價格雖然也有所上漲,但漲幅總體不及20%,對橡膠工業擺脫困境影響不大。原材料成本的高企,直接影響到輪胎生産企業的盈利能力。據上市公司2010年國內輪胎産量第一的佳通輪胎(600182SH.)2010年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11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營業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63%。佳通方面稱:“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公司無法通過調整售價全面克服原材料漲價和匯率波動對公司利潤造成的影響。”
缺乏監管,讓企業有機可乘;成本壓力,又讓企業不惜鋌而走險。因而,錦湖事件的暴露有其必然性,只是不知道在其背後還隱藏著多少不為人所知的行業潛規則?
一位哲人曾説過,如果有10%的利潤讓人瘋狂,有50%讓人不顧一切,有100%的利潤可以鋌而走險,有300%的利潤,可以踐踏人間一切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