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5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撤回3萬餘名中國員工、合同擱淺、項目停止……利比亞局勢動蕩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損失顯而易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在2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利比亞政局的動蕩確實對中資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相關專家昨天對記者保守估計,中國200億美元資金在利比亞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關於到底有多少中國企業進入利比亞,各方説法不盡相同。不過商務部長陳德銘3月7日曾給出權威數字,“中國官方在利比亞沒有投資,但75個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有50個工程承包項目,涉及金額188億美元。 ”據記者了解,中國公司大規模進入利比亞是從2007年開始的。
■估計損失可能不止200億美元
沒有投資是否等於沒有風險?陳德銘認為並非如此,“沒有投資不等於沒有風險,因為我們的設備在那兒,預付的資金、一些保證金也在那兒,所以我們對財産和資金的保全是有責任的。”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對本報記者介紹説,雖然大部分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承攬的是工程承包項目,但按照慣例,這樣的項目都是先墊資,因此損失不在少數。商務部3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至2月,我國在利比亞新簽合同額同比減少45.3%,完成營業額減少13.9%。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主任張洪儀指出,利比亞出現局勢動蕩以來,中國各大公司在利總部及各項工程基礎設施、設備、材料完全處於失控狀態,國家動用陸海空交通工具將所有在利人員接回,接下來還要安置,相關損失可以估算,是十分可觀的,少説也有200個億。中國在利企業所承擔的項目一部分來自利方,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國家發展銀行,所以損失也很大。
仲大軍則認為,如果形勢發展不利,中國損失的資金可能不止200億美元。
■央企在利比亞損失浮出水面
據國資委披露的消息,共有13家央企在利比亞的項目全部暫停,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基建、電信領域。中國政府從利比亞撤僑後,部分企業的損失情況陸續浮出水面。例如: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利比亞有3個工程總承包項目,合同總額42.37億美元,目前已完成6.86億美元,其餘的只能暫時停止,包括不能運走的全部原材料和設備設施。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2007年進入利比亞從事工程承包項目,目前在建工程均為政府國民住宅項目,工程規模為2萬套,累計合同額約合176億元人民幣,工期40個月,項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此項投資不知最後能否收回。
葛洲壩公司在利比亞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項目,合同金額約合55.4億美元。截至2月18日,累計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截至目前,已有中國中冶、中國建築等四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累計停工的合同金額達到410.35億元。中國鐵建未完成合同額達233.95億元,佔一半多。但據報道,400多億元的未完成合同不會對這些大型央企的業績産生太大的負面影響。如中國建築去年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466.33億元,利比亞未完成的合同僅佔收入的3%左右。
■不影響中國的原油供應
當提到利比亞局勢動蕩直到遭遇空襲是否對中國的石油利益有所影響時,相關專家認為影響較小。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對本報記者説,由於距離遙遠,中國從利比亞進口石油在整個石油來源中只佔很小一部分,因此不會影響我國的原油供應。實際上,利比亞出産的含硫量較低的優質輕質油主要向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出口,而且利比亞的很多大油田項目也在西方國家手中。
華黎明説,中國的原油供應比較多元化,北非局勢不穩,可替代的國家也比較多。
■利比亞局勢穩定有利於中國利益最大化
雖然各方對於利比亞戰事如何收場有各種預測,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卡扎菲繼續執政或者其政權被推翻兩種可能。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副研究員田文林對本報記者表示,卡扎菲政權繼續存在、利比亞局勢穩定無疑是最有利於中國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方向。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援引利比亞通訊社的報道説,中國駐利比亞大使王旺生3月16日在的黎波裏與利比亞總理馬哈茂迪會晤時表示,中國企業有願望重返利比亞,恢復在當地的援建項目及開發計劃,尤其是基礎設施、建築和電信等項目。他説,中國企業將繼續與的黎波裏合作,完成不同領域的開發項目。卡扎菲也曾表示,將邀請中國和印度的企業來取代西方國家在利比亞的公司。
仲大軍對本報記者説,中利具有傳統友好關係,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設立禁飛區的1973號決議中投了棄權票,而且在多國對利發動軍事打擊後,中國也明確表示遺憾和反對。從上述情況分析,如果卡扎菲繼續執政,中國企業重返利比亞繼續合同、減少損失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反對派執政有可能不執行合同
仲大軍説,中國企業如何減少損失,到目前階段還取決於形勢變化,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
如果最終卡扎菲政權被推翻,中國在利的利益能否保障很難説。“反對派上臺後將實行怎樣的政策,誰也無法預料。”
不過仲大軍表示,反對派一旦當政肯定是親西方的政權,而千方百計阻止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正是西方國家的重要意圖之一。因此,也不排除所有中利合同隨著政權倒臺而一筆勾銷的可能。若果真如此,中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將受到極大的侵蝕。
■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充分考量政治風險
2010年是中國海外投資一個高潮年。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在海外投資為590億美元,未來5到1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中國每年吸收外資的數量(2010年中國吸收外資超過千億美元)。他還表示,西亞北非地區是中國在海外投資“走出去”的重要地區。
有專家認為,利比亞局勢動蕩是對中國企業加大步伐“走出去”的一大嚴峻考驗,甚至有可能事關中國海外發展的方向,因為中東北非的經濟格局可能面臨重新洗牌。華黎明表示,中國相關部門和企業應該從利比亞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在“走出去”之前對目的國的政治風險等因素做出更加充分的考量。
仲大軍則認為,儘管當前利比亞局勢不明朗,相關部門和企業也有責任盡最大努力保全在利財産、挽回損失。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和西亞北非地區有比較完善的經貿合作機制和相應的工作機制,中方會通過這些機制來降低中資企業在利比亞、在西亞北非地區受到的影響。“這件事情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在參與海外項目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性。” (馬寧)